老人拿起一根竹子當作“刺刀”,雙手緊握“刺刀”,演示起那段抗戰中最深的記憶。
李老被地雷炸傷后留下的傷疤。
李老在房間里看書做筆記。
當地志愿者常到敬老院看望李老。
東南網9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通訊員 陳析興)日前,在連城縣蓮峰鎮敬老院一房間內,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坐在沙發椅上入神地看著《平津戰役》一書,房間并不寬敞,主人收拾得干凈整潔。
老人叫李乾仁,今年90歲,連城人。他向我們敘述了參加抗日、新中國成立后的人生經歷,那段浴血抗戰的經歷讓他感到無比自豪。
“這是拼刺刀時受傷的,這是被地雷炸傷的。”李乾仁指著自己的頭部和左腳,回憶他19歲參加抗日戰爭時,日本鬼子給他留下的創傷。他說,頭頂受傷的地方70多年了一直長不出頭發,左腳這塊疤痕有10厘米長,遇到陰冷天時受傷的地方會隱隱作痛。
1944年,年僅19歲的李乾仁加入國民革命軍49軍79師236團3營7連三排七班當戰士,先后在江西、浙江對日作戰。
1945年2月的一天夜晚,部隊在浙江省金華一個叫大崗頭的地方,李乾仁帶著3個戰友偵察敵情,在小路上碰上3個鬼子,隨即展開白刃戰。“黑夜中,全身緊張到了極點,死死盯著對方。”老人回憶說,他左腳向前,馬步一蹲,直接刺中面前的鬼子,這時背后一名鬼子也發起攻擊,他一個側身先用槍托將鬼子打倒,隨后一個轉身將他刺死。在這次白刃戰中,3個日本兵全部被殺死,而3名戰友也犧牲了,他頭部被刺傷,但幸存了下來。說話間,老人拿起一根竹子當作“刺刀”,雙手緊握“刺刀”,演示起那段抗戰中最深的記憶。
另一次偵察,李乾仁踩到地雷,馬上反應過來,腳沒有挪動,立刻叫旁邊戰友離開,然后快速撲在地上,但腳掌還是被炸傷了,由戰友背著回到部隊。
1945年8月,日軍在嘉興投降,那是李乾仁一生最激動最風光的日子。
2005年,年屆80歲的李乾仁進入蓮峰鎮養老院。他說,這個房間有16平方米,有食堂,還有專門的管理人員,政府每月有500元的生活補貼,還有醫療補助,生活無憂;一些老朋友常常過來看他,也有不少愛心人士、志愿者給他送來溫暖,去年他用愛心人士捐贈的錢托人買了個小冰箱,一個人菜吃得不多,就可以把剩菜放進冰箱留著下一餐吃。
現在年紀大了,李乾仁說自己比較少出去走動,早晨起來,就用電飯煲煮些稀飯吃,很方便。吃完飯,看看書和報紙,老人小時讀過兩年的小學,大部分字還認識,老人最喜歡看近現代戰爭史,《第三野戰軍》《平津戰役》等一類的書有一摞;老人還喜歡看戰爭題材的電視、電影,《南征北戰》《上甘嶺》等影片不知看了多少遍。他說,看一陣要休息一下,眼睛患了白內障,看久了眼睛會痛也看不清。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