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碩民:攻打車橋鎮,全連只剩七八個人
當年,徐老臉上被一顆子彈劃過,驚險萬分。
在部隊時的留影。
徐老關心國內外大事,看報紙是每天的功課。
兒媳婦上下臺階都扶著徐老,生怕老人家踏空。
東南網9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通訊員 陳曉霞 圖/文)1922年8月出生的徐碩民,江蘇淮安人,離休前擔任漳平財委副主任。經歷過無數戰役的徐碩民,全身有5處受傷留下的傷痕,其中右臉被子彈擦過,右腿、背部均中過子彈。
1943年底徐碩民在淮安加入地方民兵、武工隊,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游擊戰。徐碩民說,淮安車橋戰役是他參軍之后,打得比較慘烈的戰役。據了解,車橋鎮是聯系蘇中與蘇北的樞紐,當時四周筑有大土圍子,駐有偽軍1個大隊600余人,其大土圍內東南角小土圍由日軍40余人駐守。他們加高圍墻,拓寬外壕,架設鐵絲網,修建了53座碉堡,構成了綿密的交叉火力網。1944年3月5日車橋戰役打響,徐碩民所在的團隊作為主攻部隊,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對車橋鎮進行攻打,他們連隊主要是負責攻打西門。徐碩民說,這次戰役經過了精密的部署,但是因為武器裝備懸殊,打得相當激烈。我軍一個連隊只有一挺機槍,大多使用老套桶步槍,而日軍每個班都有兩到三挺機槍,還有擲彈筒。一個連隊140多人,最后只剩下七八個人。經過車橋戰役之后,4月他被編入新四軍寶應獨立團炮兵連,參加了解放寶應縣、興化縣戰役和攻打高郵縣邵柏鎮的戰斗。1944年9月他被調配到第九分區粱靈光司令屬下第七兵團炮兵連任副指導員,參加攻打劉橋、泰興戰斗。
抗戰勝利后,徐碩民被編入解放軍序列第二十九軍炮兵連任指導員,先后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戰役,而后南下解放福建。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