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輪美奐的仕女圖
周建宗在創作擂金畫
幾根老舊的毛筆、一塊普通的三合板、一盒金箔紙和一桶黑色油漆,在72歲的擂金畫師周建宗的手中,仿佛充滿神奇的魔力,經他手繪,一幅幅精美的擂金畫作誕生了。60年的繪畫生涯,周建宗完成了大大小小一百座廟宇的彩繪工作,堅守著瀕臨失傳的傳統擂金畫技。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周建宗位于云霄縣云陵鎮金霞路的工作室。不足30平方米的房間,有一半的面積堆滿了各種漆成黑色的三合板,一副將近四米的巨幅擂金畫最為惹眼。周建宗正手握毛筆,對這幅即將完工的作品進行最后的完善。老人緊盯著筆鋒觸及的地方,慢慢地對不夠滿意的地方進行修改,即使畫面上的金色小人已經惟妙惟肖,做事講究極致的他依舊時不時地放下筆來,反復琢磨。
周建宗介紹,擂金畫的創作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技術活,不僅考驗耐心,還考驗對每一個步驟的嚴格把控,從起稿,打金底,再到安金,開金,蓋油,一步都不能馬虎。“我的這門手藝算是家傳的,從爺爺輩就開始做擂金畫了。上小學時,我就跟著父親學習擂金畫,那時候常接的活是到富貴人家畫畫木床和木椅,父親操作,我在一旁觀看,認真記下每個步驟,不懂再請教父親。”周建宗說,成年后,他便獨自出去接活做,然而當時社會經濟逐漸蕭條,肯花錢做擂金畫裝飾的人很少,周建宗便開始到廟里畫“五彩”。“在廟里做事的經歷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畫技上,我一面實踐一面研究畫譜中的技巧,時間長了,起筆就能創作了,腦海里自然就會浮現合適的構圖。”談話間,周建宗隨手翻開靠在墻角的一塊三合板,一名栩栩如生的古代仕女便展現在記者眼前,精致的五官和華麗的服飾,讓人無法想象這是用一張張方寸大小的金箔紙細細黏貼,再用毛筆蘸黑漆描繪成的。
60年間,云山書院、王爺廟、水月樓、帝公廟等云霄百座廟宇中的彩繪工程,全部出自周建宗之手,用傳統工藝打造和慢工出細活是他始終堅持的兩個原則。“現在許多畫師喜歡討巧,半年的工程利用現代的手段幾個月就要完成。但我始終覺得,傳統的手藝有它的精妙之處,不僅古樸而且經得起推敲。”周建宗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地方文化部門在幫他的手藝申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關注這項傳統手藝,讓它能夠傳承下去。(閩南日報 方一凡 文/圖)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