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朗朗誦讀“酣” 公益國學班漸行漸“火”
公益國學班漸行漸“火”
場景一:“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10月4日周六上午,位于漳州市區的漳州文廟里,朗朗誦讀聲此起彼伏,循著聲音走近,映入眼簾的是30多名孩子正在老師的帶讀下誦讀《弟子規》。文廟國學公益班的組織者洪奮強告訴筆者,早在2006年,他就在這里組織公益國學班,至今已有10年。
場景二:10月5日周日上午,在漳州市南山寺進門左側的一間偏房里,近20名小孩子正在兩位老師的輔導下高聲誦讀《論語》。負責組織此處公益國學班的是薌城區實驗小學的鄭迎春老師,她告訴筆者,這里的公益國學班創辦至今已近15年,稱得上漳州最“悠久”的公益國學班了。
鄭迎春老師告訴筆者,漳州目前的國學班大多采取開放式混齡教育,孩子隨到隨學,授課的主要模式是誦讀吟唱、簡要講解、互動體驗、實踐體驗等,以教授《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為主,偶爾也另外開設書法、古箏、傳統武術等。授課時間大多在周六、周日,參加的學生一般年齡7至13歲之間。“除了文廟、南山寺外,還有市圖書館、延安廣場……”鄭迎春老師同時告訴筆者,目前漳州的公益國學班已呈遍地開花的趨勢,僅她知道的比較出名、有一定規模的國學班就有十幾個,國學班遍布城區的同時,也造就了一支陣容龐大的志愿者群體,有閩南師大教授、大學生志愿者中小學教師及社會人士。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