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國學班漸行漸“火”
場景一:“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10月4日周六上午,位于漳州市區的漳州文廟里,朗朗誦讀聲此起彼伏,循著聲音走近,映入眼簾的是30多名孩子正在老師的帶讀下誦讀《弟子規》。文廟國學公益班的組織者洪奮強告訴筆者,早在2006年,他就在這里組織公益國學班,至今已有10年。
場景二:10月5日周日上午,在漳州市南山寺進門左側的一間偏房里,近20名小孩子正在兩位老師的輔導下高聲誦讀《論語》。負責組織此處公益國學班的是薌城區實驗小學的鄭迎春老師,她告訴筆者,這里的公益國學班創辦至今已近15年,稱得上漳州最“悠久”的公益國學班了。
鄭迎春老師告訴筆者,漳州目前的國學班大多采取開放式混齡教育,孩子隨到隨學,授課的主要模式是誦讀吟唱、簡要講解、互動體驗、實踐體驗等,以教授《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為主,偶爾也另外開設書法、古箏、傳統武術等。授課時間大多在周六、周日,參加的學生一般年齡7至13歲之間。“除了文廟、南山寺外,還有市圖書館、延安廣場……”鄭迎春老師同時告訴筆者,目前漳州的公益國學班已呈遍地開花的趨勢,僅她知道的比較出名、有一定規模的國學班就有十幾個,國學班遍布城區的同時,也造就了一支陣容龐大的志愿者群體,有閩南師大教授、大學生志愿者中小學教師及社會人士。
公益人的堅守和傳承
每到周末,鄭迎春老師都如約來到國學班為孩子們上課,這個習慣她已經堅持了15年。小學語文老師的先天優勢,讓鄭老師更早發現國學的功效并早在2000年就開始行動:從南山寺小小的公益國學啟蒙班到文廟的公益國學班、漳州市圖書館的國學班,漳州市區的十幾個國學授課點幾乎都留下過她忙碌的身影。鄭老師說,在國學的廣闊天空下,帶著孩子們一起成長,這正是她的快樂所在。
2006年暑假,洪奮強約上一批文友,在漳州文廟舉辦了為期半個月的封閉式的國學夏令營,輔導自家的子女。半個月時間很快到了,就在大家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不少家長慕名前來咨詢,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參加進來。振奮之余,洪奮強當即與大家商量后決定,定期在這里開設公益國學班。回首走過的這十年,洪奮強說,雖然經歷了不少的困難,但如今文廟國學教育已然成熟:已形成了一支穩定的教師隊伍,與西橋街道紀工委合作,開設廉政教育講壇;與閩南師大文學院合作,定期舉辦國學講座等等,一批國內知名國學教育大師還先后到此開課講學。他說,2014年,央視《遠方的家——山河萬里行》欄目攝制組還曾到這里采訪報道。
文廟國學班開設之初,令洪老師最頭疼的難題,就是師資力量不足。“來授課的老師就幾個,有時遇到周末大家都有事,都來不了。”洪老師說,有幾次逼著他緊急向朋友求助。為了改變現狀,文廟國學班在開設孩童班的同時,也同步開設師資班,組織有愛心的大學生志愿者前來學習培訓,儲備師資。讓洪老師倍感振奮的是,當初為了解決師資的一個無奈之舉,卻無意中促就了愛心的傳播。在閩南師大就學期間,康藝琳曾到文廟師資班培訓,幫忙帶孩子。如今,已大學畢業回龍海當老師的她,已是龍海古林巖寺國學班的教學骨干。洪奮強告訴筆者,類似小康這樣的大學生志愿者,畢業后在工作所在地繼續從事國學教育的,他知道的起碼有十個以上。而在漳州南山寺的國學班,除了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參與外,甚至也有熱心的家長自發加入進來。耳濡目染這群志愿者辛苦的付出后,家長歐延彬主動提出加入進來。如今,已堅持一年多的他說,自己希望能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榜樣,讓孩子懂得感恩回饋社會。
讓孩子“知書”也“達理”
十多年來,在這群公益人士的積極推動下,漳州國學教育逐步走上正軌,并愈發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鄭老師說,公益國學班剛剛起步時,不少家長對他們的“動機”抱著深深的懷疑,總覺得他們是不是做推銷廣告什么的,也有的家長則是對“國學教育”抱著懷疑態度,覺得孩子原本的學習壓力就不小了,再學這些,是不是在浪費時間。對于這些疑問,鄭老師總會耐心地與家長溝通交流,自己也相信,時間可以證明一切。令鄭老師特別自豪的是,經過多年的推動,國學教育的成效漸漸顯現——包括陳嘯鵬、藍鈺燕等一批學生先后獲得“魯迅青少年文學獎”以及在省市、“全球華人作文比賽”中獲獎……用鄭老師的話說,類似這樣獲獎每年都不少,不足為奇。作為老師,她認為,經過傳統文化“浸染”過的孩子,在這些重量級比賽中獲獎,并不感到意外。
比一批孩子“知書”獲獎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變得更“達理”。談及此,在西橋計生辦工作的李女士就深有感觸。“孩子剛上小學那時,學習不認真,還調皮搗蛋,特別‘蠻皮’。”她說,這一度令她頭疼不已,在單位同事的建議下,她把孩子送進了文廟國學班。 “堅持三年下來,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上去了,也變得特別懂事。”吳女士表示,如今孩子已是小學畢業班,學習壓力大,但她還是堅持每周帶孩子過來。
“在基礎教育過程中,經典國學教育可以說是青少年傳承文化精華、增加知識積累和提高語言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曾多次參與公益國學事業的閩南師大王教授表示,能讓孩子感到一輩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終身受益的有用、有高度的東西,他自己的理解,國學就是一個重要角色,不可或缺。
對于下一步打算,多位受訪老師除表示將義無反顧地堅持下來外,還將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漳州市圖書館國學班林老師說,為避免讓孩子覺得枯燥無味,他們將嘗試通過播放課件、音樂、動畫等方式來教授國學,努力讓課堂更生動、更有趣、更形象。除了把有趣的故事融入國學課堂中,讓孩子們在聽故事和做游戲中了解中華文明,傳承優秀文化外,漳州文廟國學班的洪老師近期還將邀請中華吟誦中心的老師來上吟誦公開課,讓孩子感受什么是真正的“讀書歌”。而鄭迎春老師則表示,目前正積極與相關機構合作,推廣全腦記憶法,希望這種全腦記憶方法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記牢這些傳統經典。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