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貴榮文/圖)他們上課,可以玩“泥巴”,怎么回事呢?這不,龍巖上杭湖洋中心學校的學生,用“泥巴”捏陶陶罐罐,異常有趣。原來,湖洋歷來就是閩西地區陶瓷產地。目前,舊工藝后繼無人,手藝面臨失傳。學校將陶瓷工藝引入課程,旨在讓舊工藝得以傳承。
校園內的宣傳欄,一排陶瓷作品的展示櫥,校園四周錯落有致地擺放著38個分別產自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鎮等陶瓷實物展示箱,教學樓的墻面上鑲嵌著各種陶瓷工藝圖片。更令學校自豪的是,它們還有一座占地數百平方米的“陶瓷工藝館”。五年級的小林,他最喜歡去這里,因為,在工藝館內,他可以玩“泥巴”。小林說,有專門的老師教怎么做陶瓷,而他最喜歡做農家里裝酒的陶罐。
原來,2013年,學校提出創辦特色教育,便依托當地的傳統特色——寨背陶瓷,將陶瓷藝術教育引入課程。林校長說,學校投資了數十萬元,建起工藝館,供學生在這里創作學習。學校每個星期安排兩節課,由原來的美術老師擔任“師傅”,教學生從取土、做坯,再到燒制,直到一個個陶瓷成品出窯。老師說,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學習了知識。
目前,學校的這個特色教育,早已聞名在外。臨近的武平縣中小學生,每年都會過來參觀。此外,來自廈門、泉州,甚至廣東的上百所學校的教師也前來“取經”。
湖洋是閩西有名的陶瓷之鄉,寨背村的陶器始于明代,迄今有五百多年歷史。在當地,燒制粗陶器的傳統手藝,代代相傳,沿襲至今。不過,原先的個體作坊已經開始慢慢消失,更讓人擔心的是,從事陶瓷工藝的人,也在逐漸減少。
寨背村的陳文丁,是一個陶瓷工藝的傳承人。他說,以前,村子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陶瓷生產,但這兩年來,年輕人都不愿再擼起袖管來捏“泥巴”。目前,村子里只剩下陳文丁的一家陶瓷廠。
對于中心學校的做法,陳文丁十分贊賞,他認為當地的陶瓷工藝,后繼有人了。林校長說,陶瓷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世界對中國燦爛文化的認識也是從陶器開始的。他稱,國外很多學校,陶瓷文化已進入課堂,而湖洋中心學校結合當地的特色,培養學生古典文化底蘊,更是希望他們將舊工藝傳承下去。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