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閩東:寧德十大特色演藝
屏南“四平戲”
屏南四平戲作為古代戲曲聲腔——四平腔發展形成的地方劇種,歷經五百多年的歷史,有著豐富的劇目和聲腔音樂,以及形式古樸的表演藝術,保存了獨特而古老的劇種個性和風貌,其特征表現于以下幾方面:(一)保存原始的弋陽高腔特色。(二)古樸傳統的南戲表演風格。(三)文本與表演的雅俗組合。(四)與宗教民俗關系密切。
四平戲是以稍變弋陽的四平腔為主要基調,其樂隊僅有鑼鼓打擊樂器伴奏,不用管弦樂器演奏托腔,演唱采用“一唱眾和”的程式。
四平戲的表演藝術既古樸粗獷,又優美自然,雅俗共賞,富有生活氣息與民間色彩。屏南四平戲保存了許多古代南戲的表演模式,并積累了一些歷代藝人的表演技藝,如《白兔記》中的“三娘挨磨”、“井邊會”、“磨房會”,《沉香破洞》中的“上香”、“聞訊”、“破洞”,《江天暮雪》中的“琥珀嶺”,《黃金印》中的“逼釵”,《姜詩》中的“蘆林會”,《梁山伯》中的“樓臺會”等劇目之片斷或折子,都是歷經世代藝人打磨的精品,觀眾百看不厭,甚至耳熟能詳。今后,將會利用屏南每年主辦“8·18中國白水洋旅游文化節”有利契機,充分展示屏南四平戲的獨特藝術魅力。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