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蓬壺普濟寺:弘一法師靜心修持長達572天
廊內雕飾精美
閉關之所藏幽寂
沿山階放步。最先進入眼簾的是一青石碑,上書“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講的是佛教的因果之論。奇怪的是,看落款是2008年才立的,但整座碑已是苔痕滿布,似是古已有。青石碑的后方是一座伽藍殿,只得一進,樸素簡單。殿后有一觀光巖,凌于絕壁,向外探望,果木蔚茂,芳草蔓合。正值秋光駐留,山風輕動,蓬山的美麗秋景在此可飽覽無遺。
往普濟寺主殿方向走,不久便可見一圓弧形放生池。碧綠的池水之中,昂起兩條“蛟龍”,“龍頭”噴出一串串水珠,煞為美觀。據傳,明代的普濟寺達到鼎盛時沿主殿周圍建有禪房120間,寺田百二十畝。明朝岷府左長史判九江府事顏延榘還撰有《重修蓬山普院記》。對比古代,現在的普濟寺格局要小很多,不過,人文沉淀卻是越積越厚的。
普濟寺主要建筑群都在放生池后的那一道紅磚墻內,高聳的山門放下一溜褐灰石階,階前還有石埕,兩旁則是淡綠草地。從色彩上看,也是疏密有序,沉著而又鮮活。山門橫匾“普濟寺”為前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所題。一過山門,正中便是主殿“大雄寶殿”,殿前一匾“桃源甲剎”,據說匾文出自朱熹墨寶,另有一匾“普濟寺”,則是弘一法師親筆題寫的。
主殿前左右兩側各有天王殿,祀奉四大天王。數間禪房分列兩廂,左側房屋第一間就是當年弘一法師來此閉關研究佛門律學的所在,只見門邊寫著“閉門思過,依教觀心”,門額則有“十利律院”字樣,據稱都是弘一法師題寫的。庭院深深,幽寂也深。“十利律院”屋子看上去很小,一扇漆紅小鐵門也僅能容一人通過。“十利律院”的旁邊便是弘一法師紀念館,同樣不大,內有法師畫像、照片、手稿、在閩活動年表等物。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