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網訊南少林武術與北少林一脈相承,禪武齊名,有“南拳北腿”之說。第五屆中國(莆田)南少林武術文化節即將于11月8日至11日舉行,莆田南少林寺武僧作為東道主,將在文化節期間向各路英雄豪杰展示精彩的南少林功夫。那么,該寺武僧平時是怎么練武的,在哪里練?幾經周折,這天,我在南少林寺方丈空性法師的允許下,走進該寺武僧從不對外開放的練武禁地探秘。
莆田南少林寺已有千年歷史,是中國寶貴的禪宗文化遺產和少林南拳的發源地。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位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后,唐太宗賜予“僧兵”稱號,并準許在全國各地建立10座分寺。據考,位于荔城區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10座分寺中較早創建的分寺之一。因其規模宏大(占地約3萬平方米),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也被稱為南少林寺。該寺于清初被清兵焚毀,但其豐富武學卻在民間被廣為傳承。在莆田,鶴拳、羅漢拳、梅花拳、洪拳頗負盛名。南少林武術已經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少林寺武僧總教練門正法師告訴我,少林武僧沒有外面說的那么神秘,其實除了練武,有時候也會使用手機上網,也有自己的“朋友圈”。
因門正法師忙著籌備文化節,他特地讓其徒弟、該寺武僧團教練祖凈帶我去南少林寺禁地。
祖凈是安徽阜陽人,今年19歲,不過他13歲就到南少林寺學武,對南拳了如指掌。他對我說:“本門禁地除了武僧平時在那里練武外,就很少有人到過。你算是個例外。”說完,他帶著我穿過大雄寶殿,走進一條山路。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一片草木叢生的山地。
眼前已經無路了,練武禁地在哪呢?祖凈說,要穿過這個山腰,才可以到達武僧練武的地方。說著,他伸手掀開草木,健步如飛地往前走。我遲疑了一下,趕緊在后面氣喘吁吁地跟著,生怕迷了路。
大概過了20多分鐘,突然柳暗花明,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片開闊地。一批穿著橘黃色僧衣的武僧有的站在草地上打拳,有的站在梅花樁上過招……他們扎穩馬步、握緊拳頭、夾緊兩臂、收腹斂臀,伴著呼喝聲,忽而做虎形,忽而做鶴步。其逶迤而行,拳風獵獵作響,俯仰之間,大有激蕩風雷之勢。雖然這天天氣陰冷,我因衣著單薄而冷得發抖,但他們個個都是滿頭大汗。
懷著對少林武功的景仰,我也站上梅花樁想學幾招把式。在武僧的現場指導下,我扎起馬步,比劃招式,可沒過多久,我的腿就開始抖動了。祖凈說,少林武術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肩功等,非一日所能練成。
山坡上還有座草寮,這是武僧們自己就地取材建的,作為休息和武學交流之地。我跟隨祖凈穿過一片樹林,才來到草寮。草寮邊上別有洞天,還有一批武僧在此練武,真正的南少林寺功夫在這里都可以看到。幾口鐵鍋,是武僧用來練習鐵砂掌的,只見幾名武僧站在鐵鍋面前,雙手往裝滿沙子的鐵鍋里插,每次雙手插進去都會大聲吼叫,氣勢凌云;不遠處,3名武僧倒掛在一根被固定在兩棵樹中間的木頭上,雙手合十,正在練習吊功;還有一些在木人樁邊上練功,“嗬”“哈”之聲響徹山林……
祖凈說,北派武術的特點是舒展大方,南派武術的特點是動作緊湊,手法靈巧。實際上,拳法里少不了腿法,腿法里也少不了拳法的配合。
作為武僧教練,祖凈不時上前指導,糾正動作。他說,目前南少林寺有武僧50多人,最大的16歲,最小的7歲,其中不少武僧出國表演過。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因與南少林寺有緣,從小在這里習武。長大后,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是去是留。武僧們每天早上5點20分起床練功,上午學習文化課,下午學習南拳,包括傳統武術、套路等。平常在舞臺上看到武僧們表演的開棍、開鋼板、纓槍刺喉等硬氣功,至少要習武2年以上,還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門訓練,不然會受傷。
祖凈說,南少林武術一路走來,努力吸收傳統南拳的精髓,同時結合寺院文化,以佛法為魂,禪法為基,禪武合一,內外兼修,逐漸形成了古樸陽剛、步穩勢裂、靈活多變、以氣催力、以聲助勢、攻防兼備的南少林禪武文化。南拳處處奧妙,每個武僧一般專攻自己的單項,如熟練虎拳、鶴拳、龍拳、螳螂拳等,再練習一些集體的刀、劍、棍等。
傍晚時分,寺廟里傳來打更的聲音,意味著武僧們的訓練即將結束。祖凈站在武僧們面前,對訓練進行了點評。他希望大家能夠提起精氣神,努力訓練,認真對待即將到來的“武林大會”。
下山時,武僧們雙手合十,穿梭在山路中,飄逸而下……
此時,我的腦海里又浮現出《少林寺》主題曲:“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來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處把你傳揚。精湛的武藝,舉世無雙,少林寺威震四方……”(湄洲日報記者吳偉鋒)
圖①:武僧們融入自然,調整吐納心法。
圖②:倒掛金鐘,禪武兼修。
圖③:教練在糾正武僧習武動作。
圖④:武僧們在梅花樁上過招。
圖⑤:訓練結束,武僧們雙手合十下山。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