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罷宴》中孩子們惟妙惟肖的表演
《春草罷宴》主要講述知府胡進為求升官大擺筵席宴請宰相府大丫鬟春草,而春草不僅不為所動,反而略施巧計揭露知府貪婪面目的故事。這是一部由民間老藝人原創的新戲,十分契合當前反腐倡廉的社會背景。
6名小演員中,知府和兩個轎夫的扮演者是五年級的男生,飾演春草和兩個丫鬟的女生僅有三年級。他們雖然童音未脫,但在臺上的表演卻老練沉穩。臺上精彩的三分鐘,完全是臺下用汗水和淚水拼出來的。華亭鎮第二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方麗云回憶說,今年7月初,《春草罷宴》在莆田市戲曲類節目選拔中獲得了一等獎,可是在錄制節目送到福州參加全省選拔時卻“遭遇了滑鐵盧”。“錄制節目時使用的是專業的大型舞臺,而孩子們長期在學校的教室里排練,從未站過大舞臺,結果緊張怯場,在唱腔、身姿、步伐方面全部發揮失常。”方麗云說。走下舞臺后,孩子和指導老師們都急得團團轉。為了彌補缺憾,方麗云東奔西走說明情況,終于為孩子們爭取來了補錄的機會。
“補錄那天,孩子們早上5點就到了現場,因為怕把妝弄花,不敢吃午飯,一直熬到下午3點多。”方麗云說,看到6個小演員二次錄制發揮穩定時,她在臺下眼淚“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扮演春草的方悅,被挑中作為小演員時,才二年級。“她在臺上的感覺和動作非常棒,但由于記不住臺詞,一開始只是扮演丫鬟。”指導老師林春芳說,直到參加市里選拔賽之前,在一位莆仙戲專家的堅持下,方悅才最終被確定為春草的人選。“沒想到,她演丫鬟時排練了幾十場,耳濡目染,竟然記住了春草的臺詞!”
三年的積累
《春草罷宴》的成功,得益于“莆仙戲進校園”工程的實施。2012年,莆田市教育局啟動“莆仙戲進校園”工程,首批選定12所試點校。華亭鎮第二中心小學便是其中之一,隨后,學校開設了唱腔、十音八樂、折子戲三個興趣小組,常年有60多名學生接受莆仙戲熏陶。
音樂老師徐玉群說,莆仙戲對演員的唱腔、動作、姿態等要求都很高。“城里的孩子從小學樂器、聲樂、舞蹈,而農村的孩子音樂基礎和舞臺表現力完全是從零開始。當然,更大的難度還來自于孩子們對莆仙方言的疏離。”指導老師林麗芳表示,6個小演員,雖然都是農村孩子,但基本上不會講莆仙話,所以,她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句句用莆仙話教他們背臺詞。“光會背臺詞遠遠不夠,因為寫的是大人的世界,因此,還得一一解釋臺詞背后的含義。”
就這樣一字一句地教了幾個月,這部時長近15分鐘的《春草罷宴》才搬上舞臺。為了讓孩子們得到最好的指導,學校還專門請來了莆仙戲劇院總導演等名師,并向多位著名的莆仙戲民間老藝人求教。
“在臺下看到孩子們表演得一場比一場好,大家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方麗云說,在全省中小學生藝術節開展節目評比時,連舞蹈組的評委都夸獎戲曲組的《春草罷宴》演得好。
把精彩傳承下去
其實,以方悅為代表的《春草罷宴》小演員隊伍,已經是華亭鎮第二中心小學的第二代“莆仙戲傳人”了。第一代“傳人”中,最有名氣的是小學已經畢業的黃龍杰,他是跟隨父母來莆田的湖南籍外來工子弟,卻憑借莆仙戲登上過省電視臺的大舞臺。
“他不僅有文藝天賦,而且特別刻苦。”方麗云說,黃龍杰排練的劇目是折子戲《春草闖堂》,時長有20多分鐘,這對于一個外省的孩子而言,難度可想而知。“黃龍杰有自己的方法,他把莆仙話唱腔在劇本上標記成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普通話或者湖南方言,硬是把臺詞背下來!”最后,他竟然拿到了莆田市中小學生莆仙戲比賽一等獎。
第二代“莆仙戲傳人”上臺后,不僅排練出了更加細膩、精彩的節目,而且慢慢有了名氣,在市里、省里頻頻得獎的同時,開始深受鄉親們的喜愛。今年端午節,學校所在的霞皋村舉辦慶祝活動,村里特意邀請《春草罷宴》的小演員上臺演出,老人們甚至夸獎小演員的節目“比專業劇團的更好看”。“暑假時,我們還受邀到另一個村參加義演。”方麗云說。
“要讓莆仙戲成為我們學校的文化特色。”方麗云自豪地說。如今,學校已經開始物色新的苗子,還準備結合課文里的內容改編莆仙新戲。
?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