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土樓:“方圓文化”里的家國情懷
“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荷塘……”每當秋高氣爽時節,這首童謠幾乎響遍土樓的每個村落。對于有著“半耕半讀”傳統的土樓人來說,在家廟前立旗桿不僅僅是每個“秀才郎”的夙愿,更是克振家聲、勵志后輩的重要標志。
云水謠,榕樹下,曲水流觴,一條被踩得光滑如鏡的鵝卵石古道盡處,方方正正的梅林鎮和貴樓,中規中矩地依山臨水。
樓如其名。在這五層高21.5米的方形大樓內,所有房屋都環繞著中廳祖堂。祖堂作為全樓的核心,形成一種向心的凝聚力。一般說來,每一座土樓或者同一自然村落若干個土樓組成的土樓群,幾乎都是同一姓氏的血緣宗親,他們長期以來和睦相處,造就了土樓人崇本敬祖、愛國愛鄉、團結互助的共同追求和夢想。
“世間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謀讀與耕”…… 在南靖方方圓圓的土樓間,時常會聽到稚嫩的童聲在誦讀嵌入或鐫刻在土樓門窗上的楹聯。
在奎洋鎮上洋村的土樓群中,有和平寨、圭峰樓、和福樓、永昌樓等十幾座,俯仰之間隨處可見的土樓楹聯,藏頭嵌字、雋永深遠,成為教育子孫后代的家規祖訓。
出生在上洋土樓群里的莊亨陽,幼年時就在土樓楹聯家訓潤澤、砥礪下,繼承家國夢想,奮發圖強,成為清代著名的數學家、水利專家和“清廉太守”的典范。因治理淮河操勞過度,莊亨陽在徐州知府任上以身殉職。“卒之日,淮海諸氓罷市奔走。”情景無不令人動容。
如今,人們把閩南第一大人工湖稱為“亨陽湖”,在湖上泛舟,觀賞湖光山色,聆聽土樓群里一件件傳承家規祖訓的動人故事,感悟土樓人“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和“真善美”的生活追求。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