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雕塑文化廣場占地10畝,主雕塑由兩座大型浮雕墻和單體雕塑等組成,由閩江學院美術學院設計、多位省工藝美術大師組成的團隊雕刻、融僑集團捐資600萬元建設。廣場位于福清市陽下街道溪頭村洪春松濤園中心,背靠福清市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左側為網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高爾夫球練習場,右側為樹木園、兒童樂園等。
兩座浮雕墻的內容從福清華僑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別鄉南渡開始,展示了以林文鏡為代表的福清華僑通過艱辛拼搏終成一代僑商的經歷。緊接著,以改革開放春風激蕩起華僑回閩激情為主題,記錄了福清華僑回鄉投身改革開放大潮的過程。其中,一幅主浮雕形象展示了福清融僑經濟開發區誕生的源頭:1987年,林文鏡率領由何龍朝、林學善、鄭年錦等著名僑商組成的東南亞工商考察團來到福清,幫助家鄉脫貧致富。早已故去、不為今日福州人所熟悉的何龍朝、林學善等曾經為福州改革開放作出貢獻的著名華僑,也藉由雕塑廣場為世代福州人所銘記。緊接者,敘事詩風格的浮雕系統記錄了林文鏡等福清華僑捐巨資為家鄉修橋鋪路、創辦學校、興建水庫、建自來水廠、改造墨汁河、引入萬門程控電話等,特別是林文鏡自費四處招商引資并捐資建設基礎設施,建起了全國第一個臺灣工業村、第一個臺灣農民創業園等,還與林紹良等僑領攜手,與當地政府聯合創辦了全國第一個僑資經濟技術開發區——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雕塑還形象地介紹了江陰港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漁村變成世紀大港的發展經歷。
福清市委領導在奠基儀式上表示,華僑雕塑文化廣場以大型浮雕等形式,展示了華僑對中華民族和家鄉的赤誠之愛和無私奉獻,展示了華僑對祖國改革開放和脫貧致富大業的巨大貢獻,是福清又一個培養城鄉百姓特別是青少年民族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希望福清人能將對林文鏡等華僑的感激之情化作愛鄉、建鄉的實際行動。省、市僑務系統領導昨日也多次稱贊華僑雕塑文化廣場記錄了華僑在祖國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是閩僑投身祖國改革開放的別樣簡史。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