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眼皆是地氣
5日的高甲戲《范進中舉》,讓蒞臨福州大戲院的觀眾度過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周六夜晚。戲迷蔣女士告訴記者,這次藝術節(jié)戲劇會演中她一連看了南安高甲戲《鄭成功》、安溪高甲戲《憨生別傳》和由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帶來的《范進中舉》,頗有種“步步高的感覺”,特別是《范》劇用高甲戲特有的程式、身段表演,把故事的諷刺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范進中舉的故事原本就家喻戶曉,主創(chuàng)們巧妙地改造故事結(jié)尾,有機地融入劇種特色,成功地把這個古典文學小品改造成一個富有閩南文化特色而思想性不俗的本土劇。一臺七個主角,六個是丑角,整臺戲可謂“群丑爭艷”,故事情節(jié)、導演手法、舞臺調(diào)度等各方面煨燙得妥妥帖帖,觀眾自然也看得酣暢淋漓。劇中范進賣雞的一個唱段改編自閩南童謠《丟丟銅》,更增添了該劇的喜劇色彩和鄉(xiāng)土氣息。作為新編戲,《范》劇今年初才進行首演,很明顯,這場演出效果好與創(chuàng)作的接地氣分不開。
此外,泰寧縣梅林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在《西臺風云》中加入了泰寧當?shù)毓?jié)慶民俗的魚子燈,雖然手法稚嫩了些,多少也讓觀眾們開了眼界。同為縣級劇團,漳浦縣竹馬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帶來的芝麻官系列小戲《兄弟訟》和《拾銀記》皆向本縣歷史人物故事取材,戲以小見大,發(fā)人深省。因群眾合唱活動而獲評福建省特色文藝示范基地的福鼎市,用一出清新悅耳的生活合唱音樂劇《幸福福鼎》,講述了這座山海小城的魅力。福州市歌舞劇院攜手著名制作人李盾的音樂劇《啊,鼓嶺》,年中曾攪熱榕城商演市場,火爆一時,劇名本身就是網(wǎng)絡熱詞。
“海絲”“海峽”齊輝
“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提出,成為文藝創(chuàng)作包括舞臺藝術創(chuàng)演的一個主力方向。繼六藝節(jié)開幕式上大型舞劇《絲海夢尋》之后,越劇《海絲情緣》將傳統(tǒng)的愛情故事置于海絲源頭的漳州月港和明代中國對外交往史的國際背景中,故事可謂“腦洞大開”,令人耳目一新。
4日晚的演出結(jié)束后,省芳華越劇團團長黃國慶表示,希望《海絲情緣》帶觀眾回到福建一度無比輝煌卻又常被忽略的歷史中,共同體會海絲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內(nèi)涵。該劇對中醫(yī)文化對外傳播給予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尤其人痘種植術遏制歐洲天花蔓延,是第一次在戲曲舞臺上呈現(xiàn)。
海峽題材依舊是劇目會演的熱門選項。在大型雜技劇《八閩歡歌》駐點演出三年后,福建省雜技團重新包裝升格推出了《海峽情緣》。據(jù)了解,省雜技團新年春節(jié)有望連續(xù)第七年赴澎湖演出,《海峽情緣》不僅將是新的駐點演出劇目,也將是赴臺交流演出的重點劇目。
“這幾年我團大大小小的赴臺演出,加起來有近20次,后續(xù)也會常去臺灣,因此我們想專門打造一臺對臺演出劇目,以雜技為主,加入舞蹈、詩歌的襯托,反映兩岸的文化特色,讓兩岸的觀眾都有文化共鳴,進一步加強閩臺文化、情感交流。”團長陳健康表示。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