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一在建工地驚現清朝古炮 保存較為完好(圖)
專家鑒定這是一個古炮管
閩南網12月16日訊 昨天上午11時許,龍海港尾鎮深沃村,一個安置房工地挖出了一個長長的生銹鐵件。擔心是炮彈,輕易搬動會發生引爆,村民和民警都不敢輕易動作。最終,應警方邀請到現場進行鑒定的漳州市爆破工程協會會長趙勇確定,這是保存完好的明清時代的古炮炮管,并不是炸彈。
發現地點在港尾鎮洪厝社一在建工地,海都記者昨天下午趕到現場,這里由于沿海大通道建設,規劃一片山地做村民的安置房,鉤機、鏟車正在平整地基。
村民王再福介紹,當時鉤機從土里鉤出鐵件的一頭,自己還以為是誰鋸龍眼樹,留下了一截木頭。鐵件被鉤出時,他才發現是一截銹跡斑斑的鐵件,乍一看很像炮彈。王再福忙招呼鉤機師傅,慢慢將鐵件放置到一邊,以防發生不測,同時報了警。
另一村民介紹,挖出疑似炮彈的位置是原來洪厝社的舊址,附近就是引水渠。
深沃邊防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一邊安排專人進行現場看護,一邊報告了龍海公安局的槍爆中隊。民警簡單測量,鐵件長約1.6米,頭部的直徑有25厘米,尾部直徑20厘米。槍爆中隊的方警官建議大家不要隨意搬動,聯系漳州市爆破工程協會的專家來做鑒定。
當天下午4時許,漳州市爆破工程協會會長趙勇帶隊趕到現場,他確定這是明清時代的古炮炮管,炮管為空心,可填充炸藥,管側有兩耳,炮管尾部有孔,可插入信焾。因保存較好,建議邊防所聯系文管部門處置。
槍爆中隊方警官介紹,龍海這些年也發現了一些炮彈,大多為迫擊炮,長度在20~30厘米,而四五十厘米長的航彈也有發現,它們因為大多墜落于淤泥或河溝中,后被掩蓋,成了啞炮。長度1.6米的炮彈如果爆炸,威力無窮,所以一旦發現可疑物件必須等專家來鑒定。
(海都記者 曾炳光 白志強 通訊員 張與曾 文/圖)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