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與吹糖人手藝結(jié)緣
陳亞粿吹糖人技藝來自父親陳添生。從10歲起,她開始跟著父親學(xué)習(xí)吹糖人的手藝。
“這看似簡單,其實并不容易。”陳亞粿告訴記者,吹糖人的時候力度要恰到好處,用力過猛容易吹破,力道不足則難以成形。邊吹邊用手捏造,就得不怕燙,要趁著麥芽糖熱乎乎的時候塑造形狀。
“火力要控制好,不然會黏住,一旦黏到手上就會起泡。”陳亞粿向記者翻轉(zhuǎn)雙手說:“我剛開始學(xué)也常常燙傷。”經(jīng)過幾十年鍛煉,陳亞粿早已練成“鐵砂掌”。
“13歲時,我就能獨(dú)立制作糖人了。當(dāng)時跟著父親挑著擔(dān)子走街串巷。”一晃十幾年,陳亞粿跟著父親,晃晃悠悠地踏遍石碼的大街小巷。
1958年,陳亞粿進(jìn)入工廠工作,這吹糖人的手藝暫時擱置。1989年,她退休了,懷念起老本行,于是在街頭巷尾為孩子們表演吹糖人,一堅持就是27年。
退休再吹為讓孩子高興
如今,陳亞粿并不需要靠吹糖人維持生計,但每當(dāng)看到孩子們拿著糖人時露出的笑臉,她就覺得這是最開心的時刻。
“孩子喜歡什么,我就做什么。”陳亞粿慈祥地笑著。她說,平時孩子們喜歡猴子、公雞、金魚、茶壺等,她都會滿足他們的愿望。陳亞粿吹出的糖人很受孩子們喜愛,有些孩子甚至上了大學(xué),每逢放假回家,還特地跑來找她買糖人,陳亞粿的糖人已經(jīng)成為很多人童年難忘的記憶。陳亞粿喜歡跟孩子們在一起,為了讓他們體驗吹糖人,她買來各種動物造型的模具,把麥芽糖放進(jìn)模具里,然后給麥芽糖拉根絲,讓孩子們輕輕地吹幾下,一個糖人就做好了,小朋友特別高興。除了吹糖人,剪“鑰匙”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游戲。陳亞粿用麥芽糖制作一把把“小鑰匙”,然后讓小朋友用小剪刀剪下多余的糖邊,若能完整地掰下鑰匙就算過關(guān),可以得到糖人的獎勵,別有一番趣味。
每年的春秋冬季,陳亞粿都守著小攤,攤位上的小鍋微微冒著熱氣,她一邊吹著各式各樣的糖人,一邊等待孩子們放學(xué)。陳亞粿說,夏天氣溫高,麥芽糖會變軟變稀,沒法吹,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后就收攤,直到國慶節(jié)后才出門擺攤。“我會提前通知孩子們,不然他們會一直找我。”
現(xiàn)在,漳州懂得吹糖人這門技藝的人寥寥無幾了。曾經(jīng)有幾個人向陳亞粿求藝,后來可能覺得艱苦,就放棄了。陳亞粿的孩子不愿意繼承這門手藝,幾年前,她動員自己的兩個外甥女學(xué)吹糖人,并將手藝傳授給她們。看著吹糖人手藝有了傳承,陳亞粿稍稍寬心。“現(xiàn)在外甥女都有工作,什么時候愿意接下這二十幾年的小攤,就不知道了。”映襯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陳亞粿的身影顯得孤單。她惆悵地說:“我會一直做到不能做才停下來,讓孩子們再多看看糖人,不然以后恐怕就沒有了。”(記者鄧娜 文/圖)
![]() |
![]() |
責(zé)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