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文/圖)幾團面塑,一雙手,捏一捏、掐一掐,孫悟空的頭便已成形;大拇指和食指再按壓幾下,五官立即呈現……短短幾分鐘,一個活靈活現的齊天大圣孫悟空就捏好了!小朋友歡呼雀躍地接過林石獅手中的泥人,如獲至寶。
看著孩子開心,林石獅笑了,三十多年來,他走街串巷,用一雙巧手,捏出無數的面人。雖然時代在變化,他卻始終堅守這個老行當。
巧手捏出形態萬千
周末,漳州市區云洞巖風景區游人如織,林石獅騎著摩托車,帶著他的工具,從龍海石碼趕來。選擇半山腰一塊空地,他停好摩托車,打開后座的工具箱,就開始工作了。工具箱里有五顏六色的面塑團,都是糯米做的,還有一些削好的竹簽。林石獅用手捏一點面塑,面塑就隨著他的手開始變換形狀,成為一個個泥人。
“媽媽,我要一個泥人!”很快,一些小孩被五顏六色的泥人吸引過來,圍在林石獅周圍。“我要玫瑰花”、“我要孫悟空”、“我要一條龍”……“好好,排好隊,我一個個給你們做!”樸實的林石獅一邊回答著,一邊加快速度捏泥人。
一捏、一掐、一壓,手指變換間,嬌艷欲滴的紅色玫瑰花做好了;接著,五顏六色的面團在林石獅的巧手下,變成了威風凜凜的齊天大圣孫悟空;再接著,他又捏出了氣宇軒昂的飛龍。小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接過泥人,互相比較起來,仔細一看,飛龍身上的鱗甲都栩栩如生。“看他捏面人,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一位游人說。希望手藝得到傳承
林石獅今年62歲了,守著這個古老的行當,已經將近40年。“20多歲的時候,父親覺得我應該學個手藝,就讓我跟龍海石碼一個老人學捏泥人。”林石獅說,當時學了一個多月基本功,十二生肖、人物、花草、魚蟲都得學,之后就跟著老師傅出來現場捏,邊捏邊賣。
林石獅去過很多地方,他有一個筆記本,上面記錄了漳州周邊地區廟會的時間,“哪里有廟會、哪里熱鬧就去哪里”。林石獅說,廈門、角美、漳州港、漳州市區的游樂場、公園,都是他經常去的地方。嫦娥、觀音菩薩、關羽、楊戩……他已不記得自己捏過多少泥人,也數不清自己會捏多少種。“這是我的職業,也是我的興趣愛好,現在我兒子也跟著我學。”林石獅說,如今漳州做這行的只有一兩個,雖然兒子目前有工作,但他希望兒子退休后可以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