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樹紅霞)經典需要傳承,可用什么方式傳承就是一門大學問。近期的兩則新聞,既吊足了人們的胃口,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其一,我省將開拍百集國學系列兒童劇《東南國學少年》,明年2月1日起在海峽衛視播出,通過一批5—15歲的青少年主演,以中華傳統文化德、智、禮、義、信為精髓,讓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和傳承國學;其二,江蘇將實施優秀經典戲曲劇目影視創作計劃,欲借助影視劇、動漫等文化傳播手段,讓戲曲獲得更多關注。“十三五”期間,該省將推出5部有影響的戲曲電影。
兩地欲大手筆傳承經典的消息一出,引來掌聲一片。這提醒我們,經典通過大眾傳媒,以一種更輕松的姿態走進千家萬戶,不失為一種可貴的探索。因為不論是國學還是戲曲,其能否延續的關鍵在于能否與人們的生活相契合,能否在人們心中產生情感共鳴。
這讓人不禁想起輪番登場的傳統文化類電視節目,從 《百家講壇》 到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些節目之所以備受追捧,主要是因為優秀傳統文化既為熒屏帶來了別樣氣息,又借助熒屏展示了獨有的魅力。
當今社會信息爆炸、節奏加快,人們心理壓力日增,而經典卻可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重建國人的幸福感。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如何守住經典的精氣神,如何讓人們發自內心地愛上經典,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東南國學少年》 何以讓人期待? 該劇最大的特色在于融合了福建元素,創造性地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劇場舞臺劇有機結合。主創人員希望將該劇打造成為具有福建特色的國學經典教育品牌項目,從演員到內容,從導演到制作,都洋溢著濃濃的八閩味道。
同樣,江蘇演藝集團投資拍攝的錫劇電影 《珍珠塔》 已在宜興開機,這是國內首部4K高清錫劇電影。電影搭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錫劇舞臺的寫意性,鏡頭剪輯著重于展現錫劇的程式與身段,旨在讓觀眾更直觀地欣賞傳統戲曲藝術的細致之美。
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破題路徑何在? 在本月初召開的傳統戲劇搶救性保護理論研討會上,來自福建等地的戲劇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通過活態傳承讓戲曲活起來,是對傳統戲劇最好的保護。
經典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傳承經典并不意味著泥古不化,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敢于突破,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經典,賦予經典對年青一代更高的黏度,以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出去。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