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線”作品:《玲瓏寶塔》
壘起一個基本單位三角形都不容易
《蓮花》工作量小一些,但一樣馬虎不得
福州新聞網2月21日(福州晚報記者 吳康樂 通訊員 柯多桂 文/攝)聽說過長樂古槐鎮高樓村的“米線”嗎?它不是食物,也不是什么古董,它是曾經流行在高樓村,只有在正月十二敬祖時才展示的,用米粒“堆砌”成的各種各樣的物品,鄉親們稱它們為藝術品。
正月十二當天,記者來到“高樓陳氏宗祠”,來參觀的人一撥又一撥,《高樓陳氏族譜》記載,這種米線只有高樓村才有。
高樓村何時開始流行制作“米線”,沒人能說得清,今年76歲的陳振利老人說,他只在小時候有見過,可以肯定的是解放后就沒有做了。
在以前,過年制作“米線”可是村里的一件大事。各家都把精心制作的作品,水碓、風車、花瓶、燈籠、牛、亭子……放到特制的木盤里,在正月十二這天,小心翼翼地擺到宗祠里,按“房”順序擺滿長桌,場面壯觀。
“是祭祖,更是一次比賽。”陳振利老人回憶,這天,不但有長樂各地的人,還有鄰縣福清、閩侯等地的人趕來參觀。獎品有銀元、生活用品等,根據作品的精細程度,組織方給予不同的獎勵。
高樓村1987年出生的小伙子陳國銳畢業于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他想傳承這項工藝,請教了不少村中老人,并翻閱了歷史資料。
“一定要傳承下去,并且要運用現代技術和條件,把它發揚光大。”陳國銳這么做了,春節期間,他動手用了三天時間完成了兩個作品:玲瓏寶塔和蓮花。
正月十二當天,記者看到了陳國銳制作的過程,鑷子夾住一粒米,蘸點米糊,傾斜粘住底座,約一分鐘后,再粘第二粒、第三粒,制成立體三角形……
從平面到立體,一個一個的三角形單位粘起來,逐漸長高。粘好一層,等待風干,才能繼續“長高”;遇有米粒長短不一,造成塔身高度不一的,要在干之前及時做好調整。寶塔設計成內外兩層,依然通透。
據了解,高樓村“米線”工藝的挖掘,得到了長樂市各級政府的重視,計劃進一步挖掘其文化內涵,并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2-10請勿跨越“一米線”
- 2014-10-22“一米線”服務是哪個行業禮儀中提出的?
- 2013-12-11請勿跨越“一米線”
- 2013-05-31真惡心!“過臟米線”制作全過程大曝光
- 2008-01-21一米線的文明:大膽轉身告訴他“離我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