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涉外禮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儀表、體態、言談舉止反映一個人的內在素質、修養程度和精神面貌,是互相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基礎和依據。人們在對外場合的行為舉止,不僅僅是個人行為,它會影響到本部門、本企業的形象,甚至國家的榮譽。
對于志愿者而言,形象,首先體現著他的個人修養和品位,反映著他個人的精神風貌與生活態度。更重要的是,志愿者的形象在國際交往中還往往代表著其所屬國家、所屬民族的形象,因此,志愿者必須時時刻刻注意維護自身形象,掌握涉外禮儀知識,懂得禮儀規范。
二、禮儀是外事工作的窗口 外事活動禮儀先行
禮賓工作在外事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外事接待工作的先行軍,是窗口工作,門面工作。接待外賓,禮賓安排一定做到緊張而有序,有條不紊,這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個部門外事工作水平的一個側面,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形象問題。
從事外事禮儀工作的志愿者必須首先深刻理解禮賓工作的重要意義,學會事先考慮、周密安排,同時也要準備應變措施。凡事考慮在先,做在前面,這是外賓接待的重要一環。
案例:以最普通的禮節———握手為例,說明握手在中美和中俄關系的重要地位和意義。
三、外事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1. 周總理對外交人員的要求: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
2. 外事無小事,外事工作授權有限。
3. 既當好翻譯官,又當好禮賓官。
翻譯和禮賓是外事工作一對孿生姊妹,它們相輔相成,互相依賴,互相補充。翻譯也應掌握禮賓業務。
翻譯應具備的素質(擺正自己的位置;注意自己的形象;努力擴展知識面;經得起順利和挫折的考驗;甘當傳聲筒和當好傳聲筒;學會機動靈活,膽大心細;對各級領導一視同仁,守時守約;熱情適度,內外有別;尊重外國人的風俗習慣)。
4. 工作作風(認真、嚴謹、細致、準確、及時、踏實)。
四、現代涉外禮儀的基本準則
1. 主權平等,相互尊重(民風民俗,宗教信仰),反對種族歧視(列舉案例2、3例)。
2. 涉外禮儀的原則對等(禮尚往來)、平衡(一視同仁)、慣例(通用做法)、禮賓次序。
五、涉外禮儀通則
1. 個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儀容儀表,言談舉止,服裝等)。
2. 不卑不亢(要意識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國家、民族、所在單位,言行應從容得體,堂堂正正。不應表現得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應表現得狂傲自大,目中無人)。
3. 求同存異(各國禮儀習俗存在著差異,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評判是非,鑒定優劣,握手禮通行各國)。
4. 入鄉隨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對象,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所獨有的風俗習慣。當自己身為東道主時,通常講究“主隨客便”;而當自己充當客人時,則又講究“客隨主便”)。
5. 信守約定(認真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諾,說話務必算數,許諾一定兌現,約會必須要如約而至。在一切有關時間方面的正式約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6. 熱情適度,內外有別(不僅待人要熱情友好,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熱情友好的具體分寸。否則就會事與愿違,過猶不及,會使人厭煩或懷疑你別有用心。要分清內外,注意保密)。
7. 謙虛適當(一方面反對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絕對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貶低,自輕自賤,過度對人謙虛客套)。
8. 尊重隱私(在對外交往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齡,婚姻,健康,家庭住址,個人經歷,信仰政見等)。
9. 女士優先(在一切社交場合,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
10. 以右為尊(在并排站立,行走,就座,會見,會談,宴會席次桌次,乘車,掛國旗等都應遵循這一原則)。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