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餐飲禮儀
1、用餐的開始
中餐一般有兩種方式可以表示開始。一種是主人舉杯致辭并提議大家干杯,并以此宣告宴會的開始。這種致辭即可以是一、兩句表示歡迎、感謝等的祝酒詞,也可以是一段比較簡短的講話;另一種方式是主人請主賓用餐,或者為客人夾菜表示宴會的開始,其它人就可以跟進。
西餐宴會的開始,一般是以主人或者女主人打開餐巾為標志。看到主人打開餐巾,客人就可以開始跟進。
2、用餐時的致辭與祝酒
中西餐致辭的時間選擇是不同的。
中餐一般習慣于在宴會開始前就發(fā)表講話,客人也可伺機在主人講話不久進行發(fā)言。 祝酒一般在就餐前,或者至少在熱菜之前。祝酒時,往往主人先祝酒,然后由客人回應。
西餐中,一般在熱菜之后,甜品之前講話和祝酒。講話之前,為了引起大家的重視,可以用餐刀或餐叉輕敲酒杯杯沿。在大型宴會上,有時還會有主人方的人引見客人,再由客人祝酒。
祝酒詞方面,無論中餐還是西餐,一般都應遵循少而精的原則,不宜長篇大論。
3、中餐餐具的用法
中餐具與西餐具最大的不同體現(xiàn)在兩點:一是碗,二是筷。中餐的碗可以用來盛湯、盛飯,在進餐時,可以手捧飯碗就餐。筷子則應注意要及時放回筷架,或者放在餐盤上。不能直接插放在飯中、菜里。如果餐盤中有菜,筷子也擺放在盤上,則表明還在進行,沒有吃完。如果湯是單獨由帶蓋的湯盅盛放的,表示湯已經(jīng)喝完的方法是將湯勺取出放在墊盤上,把盅蓋反轉(zhuǎn)平放在湯盅上。
4、西餐餐具的用法
西餐具包括餐刀、餐叉和餐勺。正宗的傳統(tǒng)西餐餐具都應是金屬制品,分為金、銀、鋼餐具。一般規(guī)格越高,其餐具也就越好。
西餐餐具最基本的使用方法就是“從外到里”使用各種餐具,一般先用最外側的刀、叉、勺,逐步到最內(nèi)側。使用時,右手拿刀,左手持叉,叉齒朝下。如果感到左手用叉不方便,也可換用右手。注意避免刀叉在盤上發(fā)出響聲。說話時不一定把刀叉放下,但做手勢時,不可拿刀叉在空中比劃。每道菜用完,叉齒朝上,刀口朝內(nèi),將刀叉并攏平排放于盤內(nèi),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則擺成八字或交叉擺,刀口向內(nèi)。簡單的講,刀和叉分開表示還要繼續(xù),似乎雙方擺開架勢要斗一番,而刀和叉放在一起,則好象他們言歸于好不再斗了。
5、西餐飲酒
西餐飲酒方式很多,按飲法可分為:凈飲和雞尾酒飲法。按習慣的飲酒時間可分為:餐前酒、伴餐酒和餐后酒。
一般的餐前酒包括汽酒,即含有二氧化碳氣泡的葡萄酒,最有名的是法國的香檳酒。汽酒也被認為是一種最好的禮儀酒;
餐前酒還有啤酒(Beer),雪利酒(Sherry),威士忌(Whisky),杜松子酒(Gin)等。其中啤酒作為餐前酒時,可用帶把的啤酒杯。
一般的餐后酒是白蘭地(Brandy)。
常用的伴餐酒為葡萄酒和啤酒。葡萄酒伴餐原則是吃魚和其它海味,常配飲白葡萄;吃肉類,一般配飲紅葡萄酒。
用啤酒伴餐時,應使用水杯。
6、中餐進餐禮儀
中餐進餐體現(xiàn)一個“讓”的精神。用餐開始時,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讓餐,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才表示宴會開始。在進餐過程中,新菜上臺,一般先讓主人、主賓或年長者先用。
夾菜時不應在菜盤中左挑右選,不能一次夾取很多。
進食時,要細嚼慢咽,閉口嚼食。吃菜喝湯時,要避免發(fā)出太大的聲音。喝湯吃主食時,可以端起碗。
在有些海邊或打魚為業(yè)的地區(qū),吃魚時不能翻動魚身;在有些地區(qū),餐桌上的茶壺嘴不能對著人,而應沖外。
7、西餐進餐禮儀
西餐進餐禮儀傳達的是一種“美”的精神。
西餐進餐要求坐姿端莊,傳統(tǒng)的做法甚至不能將肘部放在餐桌上,兩臂要盡量收緊。
吃面包時,不能用叉子將面包叉起來然后送入口中,而應將面包撕成小塊,涂上黃油或果醬再放入口中。
喝酒喝咖啡時,要注意握杯、端杯的方法。
品菜、吃主食時,不能將菜盤或飯碗放到嘴邊。
吃面條,要用叉子卷著送入口中,避免吸食。
餐具要避免大力磕碰發(fā)出聲音。
入席時要幫助身邊的客人和女賓入座。
8、西餐水果的吃法
成串的葡萄,可用手取來,分粒食之;單粒葡萄,應借助餐叉取食。葡萄皮與籽可吐在掌中,再放到食盤一角,或直接吐到盤角上。
香蕉先用手或刀將香蕉剝?nèi)テぃ玫肚卸危貌娌媸场?/font>
柑橘用手剝皮后,可用手一片一片地撕下來吃。
草莓類多放于小盤中,若不加酸奶油等調(diào)味品時,可直接用手取食。若加調(diào)味品,應用匙取食。
9、咖啡禮儀
喝咖啡時,切忌用匙舀起咖啡,嘗嘗是否夠甜。(匙是用來攪拌咖啡,使其冷卻或使奶、糖與咖啡融合在一起。)
喝咖啡時,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來喝,咖啡碟不必端起。(站立、走動時喝咖啡,一般應將碟端起,左手拿碟,右手持杯)
喝完咖啡,咖啡匙要放在碟子上。
10、涉外宴會的邀請與接受
如果是主人,需要提前兩周左右的時間發(fā)出邀請函,因為在西方很多人都會提前安排自己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生活,這樣既給予別人考慮和安排的提前量,也體現(xiàn)了作為主人的誠意。
如果是被邀請的一方,在受到邀請后,要注意提前決定去或不去,通常在邀請函上面主人都會注明“R.S.V.P”字樣,他們是法文字母的縮寫,意思是期待回復(或regrets only 不能出席,請通知)。決定了去或不去之后,一定要盡早通知主人,如果要拒絕的話要采用婉轉(zhuǎn)的方式,措辭方面也要有些技巧。(如:因為已有安排,此次宴會,不能出席。謝謝邀請。)
11、參加涉外宴會
有些宴會場合是需要準備禮物的,比如生日派對,婚宴,等等。送的禮物不論輕重,都必須用禮品紙包好,附帶一張卡片名片,寫上簡短的賀詞,如p.f.n.a.-祝賀新年等(因為是直接交給對方的,所以不需寫對方的名字)。
當然,也并非所有的宴會都需要贈送禮物,尤其是當主人送來的請?zhí)弦呀?jīng)注明“請勿送禮”字樣時,最好就不要再帶禮品前往了。但是,給主人獻上一束鮮花——其枝數(shù)為單數(shù),是很禮貌、很得體的。
一般赴宴時要準時,不要遲到。為了讓主人充分照料其他客人,另外也是為了突出最主要客人的重要性,宴會最重要的客人最好要比請?zhí)ㄖ臅r間晚5分鐘左右。
12、在宴會上與人交談,應注意哪些細節(jié)?
在宴會上,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與人交談。
在與人交談的時候,一個親切的微笑對拉近雙方的感情距離有很大的幫助。
一定要注意眼神的交流,這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也顯示出自己的真誠。如果總是避開對方的眼神,就會被認為缺乏禮貌,西方國家尤其重視這一點。
初次見面,除了寒暄外談論的話題可以是天氣、交際場合新聞、工作等等,但是一定要注意不可以涉及對方的隱私。
13、宴會服裝
宴會的服裝一般是比較講究的。
如果是比較正式的宴會,通常主人都會在邀請函上提前注明。
不同的場合對服飾的要求也不同,總體來說就是要整潔得體。對于女士來說,要注意上衣和裙子的顏色和面料要相配,對于中國女性來說,旗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男士要注意領帶與西服的適當對比,西服套裝顏色的整體協(xié)調(diào), 一般穿黑皮鞋比較妥當,和任何西服都比較搭配,但一定不能穿白色或淺色襪子。
14、到國外,吃完飯一定要額外付小費嗎?付多少?
在國外,付小費是對向您服務的人表示贊賞和感謝,這種做法是一種禮貌,比較普遍。
除美國外,幾乎世界上所有的餐館都在結帳單上加了服務費,這實際已經(jīng)包含了小費。如果服務特別好,你愿意多給,象征性地給5%的小費就可以了。
在美國,一般在帳單上加付15%的小費就可以了。
若不確定帳單里是否包含服務費,可以直接問,問清楚再決定付與不付及付多少。
(英語中小費是tips,即 to insure prompt service 保證服務迅速。)
15、入座禮儀
入座時,主人首先請賓客入座,客人應待主人示意后入座,一般要同主人一起落座。陪同應等到主人或賓客入座后再座,座位分配應服從主人安排;
一般陪同或低職人員在正式的會見、會談中,應靠椅面前部坐,應隨時起立。
入座離席時,講究“緩坐緩起”。在宴會、會談等有臺桌的場合,最好遵循左進左出的出入方式。
女士乘坐小臥車時,應先坐在車位上,然后將腿腳收進車內(nèi)。
男士乘坐小臥車時,應先把一條腿邁進車內(nèi)坐下,再將另一條腿收進車內(nèi)。(原稿標題:文明禮儀)
責編:林長春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