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場合中的禮儀介紹禮
介紹的場合
雙方見面后,賓主就應相互介紹。介紹分為自我介紹,為賓、主雙方充當介紹人和被第三者介紹給對方三種情況。在無第三者的情況要進行自我介紹,其常用語言是“我叫×××,在某單位工作。”“ 恕我冒昧,我是某某單位的×××。” “您就叫我×××好了”。如果一方是二人以上,則由身份最高者出面做自我介紹,然后再將其他人員按一定順序一一介紹給對方。
不同場合的介紹
在交際場合結識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紹,也可自我介紹相識。為他人介紹,要先了解雙方是否有結識的愿望,不要貿然行事。無論自我介紹或為他人介紹,做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談的人中,有你所熟識的,便可趨前打招呼,這位熟人順便將你介紹給其他客人。在這些場合亦可主動自我介紹,講清姓名、身份、單位(國家),對方則會隨后自行介紹。為他人介紹時還可說明與自己的關系,便于新結識的人相互了解與信任。介紹具體人時,要有禮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點點。
介紹也有先后之別,應把身份低、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子介紹給婦女。介紹時,除婦女和年長者外,一般應起立;但在宴會桌上,會談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紹者只要微笑點頭有所表示即可。
在非正式場合,自我介紹要注意一些細小的禮儀環節。比如,某甲或某乙正在交談,你想加入,而你們彼此又不認識,你就應該選擇甲乙談話出現停頓的時候再去自我介紹,并說一些:' 對不起,打擾一下,我是×××。''很抱歉,可以打擾一下嗎?我是×××。''你們好,請允許我自己介紹一下……' 之類的話。如果你參加一個集體性質的活動遲到了,你又想讓大家對你有所了解,你就應當說:'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對不起,我來晚了,我是×××,是×××公司銷售部經理,很高興和大家在此見面。請多關照!'
影響正常交際的四個因素
影響正常交際的種種因素:
一、孤芳自賞:一般說來,人們大都不滿足自己的財富,卻極易欣賞自己的聰明。孤芳自賞往往是由于過分相信自己的聰明所致。其表現形式有二:一種是恃才傲物,其表現為語言凌厲,對某方面不如己者,要么不屑一顧,要么惡語相向;更有甚者,以己之長,量人之短,以己之聰明,襯人之笨拙。另一種孤芳自賞,雖不著力地顯露自己,卻對別人的所作所為和喜歡愛好漠然置之,其表現是不屑談交際對象關心的話題。
二、自輕自賤:自輕自賤是與孤芳自賞相反的一種心態反映。與人交往,無瀟灑倜儻之態,有畏畏葸葸之容。這種人總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好。缺乏主見,常看別人眼色行事。見了上司,點頭哈腰;跟同事交往,總怕被別人笑話;碰著鄰里,總賠著小心;與朋友相聚,總說自己不如人。自輕自賤從心理角度看是自卑感在作怪。由于自卑,對自己便毫無信心;無信心,便表現出輕視自己;輕視自己,行為便縮手縮腳,神情黯淡、語訥遲鈍。從其內心看,自輕自賤者往往欲以自己的行為博得人們的同情。然而,事與愿違,人家會認為你太賤,不愿跟你交往。
三、適應性差: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這樣的人,在熟人跟前能風度翩翩,侃侃而談,一見生人卻舉止失措,語無倫次;做主人能自如大方,做客人卻頻頻失態;在家里、單位尚能舉止得體,在公開場合卻臉紅心跳;對合乎自己脾胃的生活習俗能欣然接受,對跟自己習慣有異的東西卻拒不接納。這種人的表現皆因適應性差造成。
四、缺乏幽默:在影響交際活動順利進行的四種因素中,孤芳自賞和自輕自賤是心理問題;適應性差主要是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對交際活動方法操作訓練不夠;缺乏幽默則是對交際活動的態度問題。從整體看來,影響交際活動的因素主要是心理原因。因而,只有不斷調整自己的交際心理,做到不孤芳自賞,不自輕自賤,能見機行事,適應各種交際環境,以幽默、達觀的態度參與交際,才能使交際活動正常進行。
剪彩的禮儀
剪彩者是剪彩儀式上的關鍵人物。剪彩者的儀表和舉止,直接影響剪彩儀式的效果。因此,剪彩者應當講究有關禮儀。
剪彩者穿著要整潔、莊重,精神要飽滿,給人以穩健、干練的印象。剪彩者走向剪彩的綢帶時,應面帶微笑,落落大方。當工作人員用托盤呈上剪彩用的剪刀時,剪彩者應向工作人員點頭致意,并向左右兩邊手持彩帶的工作人員微笑致意,然后全神貫注,把彩帶一刀剪斷。剪彩完畢,放下剪刀,應轉身向四周的人鼓掌致意。
請柬禮儀
請柬是私人和公務場合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文書形式。是人們舉行吉慶活動或某種聚會時,為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邀請者的鄭重態度,專門向邀請對象發出的邀請文書。
請柬的內容由標題、正文、結尾及落款和時間幾部分組成。
標題寫在封面上,如“請柬、請貼”。
正文是請柬的主體,要寫明受邀請人的姓名,擬舉行的活動名稱,活動的時間、地點及注意事項等。要盡量做到用詞準確、精練、懇切、得體。
結尾處空兩格寫上“敬請、恭候”等字樣,再另起一行寫上“光臨、蒞臨”字樣。落款寫在下方由發柬者署名。再另起一行注明日期。
請柬寫好后,最好提前一段時間發出,以便受邀者安排時間的余地。
商務禮則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國際商務舞臺上,如能熟練而恰當地運用禮儀知識,就有可能對業務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下列準則應當熟知:知己知彼,入鄉隨俗 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對禮儀有很大影響,因此在與國外商家做生意時,要盡可能多地熟悉對方的商務習俗和節奏。當你代表公司洽談生意時,如能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使客戶心情舒暢,成功的概率就可能增大。為了避免交往中的失禮行為,事前應閱讀一些介紹客戶所在國的概況資料,了解問候用語、服飾規范、用餐知識、地理概況、赴約及贈禮習俗等。在異國他鄉,嘗一嘗當地的特色食品,學一學當地的言談舉止,有助于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并對業務的開展產生積極影響。尊重對方,不妄加評判 不同的國家,做生意的方式會截然不同,不能因存在這種不同就認為對方不對。如歐美人認為,與人交談時目光注視對方表示著關注、真誠和尊敬,不愿與人對視是不善相處的人;而亞洲和非洲一些國家的人則認為,視覺會影響聽覺的注意力,他們以回避目光方式來表達對他人的尊重。因此,要時時站在對方的文化角度去觀察事物,動轍批評他人的做法,在國際商務活動中一向被視為不禮貌行為。如果你使主人或客人的處境難堪,即使是一時疏忽,也往往會給業務帶來嚴重損失。友誼第一,生意第二 友誼的建立與業務的開展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對許多國家而言,在建立工作關系之前,往往需要建立相互間的信任。從禮儀的角度看,只關心生意是否做成是短視行為。一次商務會談能否成功,或取決于你打高爾夫球的水平,或有賴于主人在同你進餐或聽音樂會時對你的品位及性情的了解。國外許多商家都把建立彼此信任視為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必要“投資”。在歐洲和中東,如果對方認為你不可信賴,即便對你提供的產品感興趣,也不會同你做生意。在日本,商人們更重視建立在相互信任、彼此友好并能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基礎上的長期合作關系。
![]() |
責任編輯: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