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知,明確要求從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同時禁止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零售場所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空手出門,提袋而歸,固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方便,卻也造成了塑料袋泛濫成災,不僅資源嚴重浪費,而且環境被污染。人們甚至把塑料購物袋評為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發明”。
為什么要對塑料購物袋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其目的是培養人們樹立“減少或不用”塑料購物袋的環保觀念,引導和鼓勵人們改變購物習慣,從而減少塑料購物袋使用總量,遏制“白色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隨著6月1日的到來,全國婦聯向億萬家庭發起“拒絕塑料袋、使用布袋子”的倡議活動,得到了全國范圍的積極響應。5月29日,北京、上海、天津等10個城市在大型農貿市場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拒塑”宣傳教育活動,向市民和個體經營者發放節能減排宣傳折頁及環保購物布袋,并設立宣傳咨詢臺,向廣大群眾推介環保節能知識和小竅門。
隨著“限塑令”的施行,各地相繼出臺了管理規定,商場、超市也陸續推出相應舉措,并制定塑料購物袋的收費標準。但不容忽視的是,不少市民卻集中購買將被禁止的薄型塑料袋,留存備用。5月29日下午,北京朝陽區天宇小商品市場售賣塑料袋的商戶介紹:不少市民開始“最后的搶購”,“銷售量翻了幾倍。”
環保是一種公益事業,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國家環境保護部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普及環保意識,提倡環保行為,卻需要我們每個公民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所以,推進“限塑”不能光靠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還需多措并舉,即從文明修養、公德意識等方面去宣傳教育,來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作為普通公民,我們應從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尊重“限塑令”這一規定,進而身體力行保護環境,而不應當簡單的看到“塑料袋收錢”這一現象。換言之,“限塑令”更應被看做是吹響公民環保意識的號角,是一聲環保公德競賽的發令槍。
除了廣大市民要改變一些不良習慣外,相關企業也應重視國家規定,提供既符合環保標準、價格又能被老百姓接受的普通購物袋,為“限塑”發揮積極作用,這也是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正如專家所指出的,塑料購物袋收費之后,無論塑料袋的定價怎樣,消費者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分擔塑料袋的流通成本。而最好的回避方法就是使用其他環保材料制成的購物袋,并且做到循環使用。從而使人們逐漸形成環保意識,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這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紛紛推出“限塑”制度的根本原因。
讓我們期待塑料袋隨風漫天飛舞的日子一去不返吧!
責編:陳瑋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