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篤信,普通人迸發出道德的巨大光彩
一諾千金,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意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不變的做人準則,任何時候,包括地震,都沒有讓它沾染任何灰漬。
綿竹市漢旺鎮,記者親眼看到一名在廢墟中被埋了100個小時的中年男人被抬出來,已近昏迷,而在獲救的那一刻,他卻用自己微弱的意識指向自己的左手腕,上面歪歪扭扭寫著一句話:“我欠王老大3000元”。如果沒有獲救,這就是他的遺囑。生死一線間,一個人會有多少未了的心愿,可這位淳樸的漢子,惦記的卻是自己欠別人3000元錢。看著寫字的那條粗糙的手臂,我想,這是我所見過的最有力的手臂,因為它擎起了做人唯信唯誠的精神大廈。
這是4個沉甸甸的包裹。里面不僅有食物和生活用品,還有總額達130多萬元的巨款。在汶川大地震發生3天后,當四川德陽綿竹市清平鄉信用社的10名職工和家屬背著這筆巨款出現在人們面前時,無人不肅然起敬。地震發生后,綿竹市信用聯社清平信用社及下屬的龍王廟分社庫款、賬表均被掩埋。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下,由該社的職工和家屬共10人自發組成“護款小分隊”分兩批翻山轉移,經過近5個小時艱苦跋涉,安全到達綿竹漢旺與聯社取得聯系,130多萬元庫款被安全運回。面對巨款,這些樸實的職工只有一句話:“錢是公家的,我們不能拿。”
5月19日晚,泰州市消防地震救援隊將北川信用社在地震中被埋7天的2.5億元資金成功轉移;5月21日晚,二炮部隊在廢墟中挖出620多萬元金庫庫款……一批批被埋的資金被挖掘出來,一筆筆國家財產保住了。
這些樸實的四川百姓,這些奮戰在一線的救援人員,在生死之間,在救援一線,面對金錢,堅定地選擇了誠實和守信。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共產黨員捐款51億元,全國人民捐款400多億元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清朝初年學者顧炎武的一句名言。川之北,國有殤。“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面對整個國家的災難,每個中國人都擔負起了屬于他的一份責任。
“中國不需要同情,中國需要理解;中國不需要安慰,中國需要支持。我們愿以杯水之力,盡寸尺之能,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我們知道,一個總理在兩小時內就飛赴災區的國家,一個能夠出動十萬救援人員的國家,永遠不會被打垮。”這是一個外國記者發自肺腑的聲音。
第一時間,聽聞四川地震的消息,普通老百姓自覺自發地走到了捐款箱前面。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孩子,學生,領導,幾乎所有的人都捐了。最讓人感動的捐贈者應該是一位乞討的老人。
這位大約60歲衣衫襤褸的老人說:“災區的人比我更困難,他們的生命都受到威脅!”
山移位,地崩裂,天地不仁,人間有愛。
地處黃河故道腹地的民權縣城鄉之間,河南最貧困的地區之一,80高齡的離休干部劉培英聞“震”而動,積極向汶川災區捐錢捐物,他的故事感動了中國。
5月12日傍晚時分,劉培英坐在餐桌前收看央視《新聞聯播》,當她看到汶川災區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場面時,兩只眼睛就一直往下流著淚珠兒。第二天劉培英就來到該縣的民政局門口等候,工作人員上班時間一到,她就把自己向汶川災區捐獻的1000元錢和40件衣服,放在民政局辦公室的桌子上。問及姓名時,劉培英回答說:“請不要寫我的名字,要寫就寫4個字:共產黨員。”
河南省永城市城關鎮西關村77歲的老大娘李淑蘭因車禍常年癱瘓臥床,連日來整天整夜地流著淚水看電視,20日一大早她就催老伴高傳信把家里僅有的37元錢趕快捐給災區群眾。
村民賈強捐款2000元,聶景華捐款1000元,李子鋒捐款50元,開強捐款50元……這一天,西關村演繹了空前感人的草根壯舉。
在全國組織系統和廣大黨員干部中廣泛開展的自愿交納“特殊黨費”支援災區活動,截至6月3日,共收到“特殊黨費”51億余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1日17時,全球華僑華人通過各種途徑,為中國抗震救災捐款捐物11.33億元人民幣,其中,由國務院僑辦直接接收的捐贈款物2.19億元人民幣。
這不僅是13億骨肉親情的大集結,也是所有炎黃子孫的大集結,更是懷有愛心的人類的大集結。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