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黃昏雞啼。有一更(啼)火(失火),二更(啼)賊(失竊)之說。忌母雞打鳴。謂母雞啼為陰陽顛倒,陰盛陽衰,主禍?zhǔn)?,家門不吉。忌耳朵發(fā)燒。有“左耳燒財(破財)”、“右耳燒事(禍?zhǔn)拢保皟啥鸁龥]點事”之說,有人耳燒時,撕紙一張,中間挖空,套于發(fā)燒之耳,謂之“戴紙枷”,說是可“避邪”。忌眼皮跳,說是“眼皮跳,有路跑”(指有事要跑路)。忌尸體入屋,認為“冷尸入屋敗到篤(底)”,故身死異地者,只能停尸于屋檐下。孕婦忌看怪相聽怪聲,看了、聽了怪相、怪聲,會產(chǎn)怪嬰。有“看猴生猴,看伯公生伯公”(指泥菩薩)之說。忌說“血”字,客家話“血”、“黑”同音,故豬血稱為豬紅。做屋忌說上梁,客家話中“上、喪”諧間,故上梁稱“升梁”。忌大年初三作客,大年初三為“窮鬼日”,此日有客上門,則客為“窮鬼”,主人一年不吉。
佛岡客家人雖然長期與講白話的民系雜住,但仍然保留許多傳統(tǒng)的禁忌:忌開口罵人“X你媽”!常因吵架時罵了“X你媽”而引起斗毆,因為這句話侮辱了人的母親,太令人難忍。忌做客坐橫頭(即靠屋尾臺桌那行座位),因為那一行座位要讓給主家長者坐的。忌新生兒安的名與長輩同一名,特別是不能跟直屬長輩同一名。
揭西的客家地區(qū),孕婦若遇親人逝世,送葬戴孝時腰身不縛麻皮。凡辦各種大小喜事或其它工作都不要見到孕婦,認為被孕婦遇著或看了會不吉利。小孩不能讓孕婦抱,認為抱后小孩會多災(zāi)疾。釀灑、蒸各種糕、蒸米干,制米干糧(米干是用糯蒸熟,曬干后炒,加白糖,麥芽等制成米枋糖塊:稱米干。河婆、五云、上砂,下砂等鄉(xiāng)鎮(zhèn),每年過春節(jié),都有制米干糖的習(xí)俗)等,也不能讓孕婦到場,認為被她看了,米干糖會松散不成塊。母豬,母牛產(chǎn)子或啼后不滿月,也不能讓孕婦看到,否則,豬、牛子會多病。新娘的床沿或嬰兒睡的眠床邊沿,孕婦不可亂坐,坐了會引起他(她)們夫妻不和或小孩多災(zāi)疾。孕婦睡床上的被席,枕套、蚊帳等,洗時不用沸水燙,怕燙傷了“胎神”。
揭西有些姓氏與某種動物的名稱同音,這一姓氏的人,就會給這種動物另起一名稱,以免犯諱。揭西河婆一帶的姓氏雖然未滿百姓,但也不下七八十姓之多。其中也有一些姓氏與某種動物或言詞避諱。例如楊姓人就把“羊”稱作“幼毛”,把宰羊說成是“宰幼毛”,把山羊稱作“黃京”;黃姓人把黃牛稱作赤?;蛏撑#获R姓人就把馬說成“四腳”;朱姓人就把豬叫作“肥貨”……除此以外,姓溫人就不說“豬瘟”“雞瘟”;姓謝人就不喜歡人對他們說“感謝”,而應(yīng)說“多謝”,因為客家話“感”與“減”同音;姓劉的人就不說“割瘤”;姓古的人就不說“打鼓”;姓壯的人就不喜歡聽“裝死”一詞;姓羅的人也不喜歡聽“爛籮”或“壞籮”等名稱……
因此在與揭西人交往時,如不懂這些忌諱,就會引起誤會并因此而帶來不愉快。
![]() |
責(zé)任編輯: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