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紅原本任教于四川劍閣縣老城區普安鎮的南禪小學,地震之后,他卻選擇了來到江石鄉這樣一個條件艱苦的偏遠鄉鎮,用自己的辛勤工作和無私愛心支持災后重建,支持鄉村教育事業。
陳永紅1981年12月參加工作,已在教師崗位上堅守了28年,以他細膩而無私的愛溫暖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感動了一位又一位家長。他為自己取了一個網名——“太陽”。他說:“我想把自己對學生、家長的愛化作‘太陽’的光輝,溫柔地灑向他們的心田。”
讓學生早日走出地震陰影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發。
當時,陳永紅正在做課前準備,學生們還在午休。陳永紅沖進搖搖欲墜的寢室,竭盡全力地大聲呼喊:“地震了!同學們快離開寢室!”隨即,他用兩只胳膊夾住兩個驚魂未定的一年級學生,飛快地沖到操場上……不到1分鐘,陳永紅和其他同事冒著被不斷墜落的瓦礫砸傷的危險,把200多名學生安全轉移到操場上,無一人傷亡。
震后的日子里,陳永紅冒著余震的危險,騎著摩托車奔走于200多名學生的家庭做家訪,為學生輔導功課,并同家長或監護人一起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讓學生們走出地震的陰影。
昔日的美麗南禪小學校園變成了一堆堆殘磚斷瓦,陳永紅和同事們又做起了清除廢墟、搭建板房教室、板房寢室、安裝燈具等工作。手劃傷了,腳磨破了,手臂舉疼了,陳永紅都堅持著。別人勸他休息,他總說:“為了讓學生早日重返課堂,不累!”
被學生感動而下鄉支教
2008年6月20日,陳永紅收到一封學生來信。這名學生在信里說:“陳老師:從您那里,我不光學到了知識,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現在已成為抗震救災的志愿服務者……”學生的行動讓陳永紅備受感動。恰逢劍閣縣教育局號召教師下鄉支教,陳永紅第一個主動報名。
他向學校領導申請說:“以前在鄉村小學工作過,有經驗,更有搞好支教工作的信心,請學校領導相信我。”學校領導被他的執著所感動,同意了他的請求。當陳永紅把下鄉支教的消息告訴妻子梁桂華的時候,同是教師的妻子說:“你走到哪里,我都跟著你。”2008年9月,陳永紅和妻子雙雙來到江石小學支教,開始了他們長達一年的板房教學和生活。
多年來,江石小學一直面臨教師緊缺的困境。江石小學校長陳剛德說:“現在,很多鄉村小學教師都是想盡一切辦法往城里調。陳永紅卻放棄城里優越的條件,到鄉下來吃苦,真的讓我很感動。”
家里設了一個“無息銀行”
江石小學的很多寄宿生都知道,陳永紅家里設了一個“無息銀行”。他主動要求為學生保存每周的零花錢,每天堅持有計劃地發放,讓他們頓頓有飯錢,遇病有藥費,返家有車費。
“這樣下來,就培養了學生們用錢有計劃、辦事有安排的好習慣,同時也讓孩子們學會了勤儉節約。”陳永紅說。20多年來,他家的“無息銀行”累計收支金額達10萬元。
在陳永紅的電話簿里,儲存了200多個本班學生和別班學生家庭的電話號碼,無論哪個班的學生生病或有急事需要與家長聯系,他就主動協助班主任。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學生小艷(化名)在返家途中走丟了。得知消息后,陳永紅騎上摩托車,和孩子的臨時監護人一起,行程幾十公里,沿途苦苦尋找,直到午夜才找到孩子。陳永紅把他們倆安全送到家中返回自己家里時,已經是第二天的拂曉。(記者 李益眾 實習生 王和斌)
![]() |
責任編輯: |
- 2009-10-12今年征兵高學歷適齡青年可優先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