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寧波市江北區莊橋中心小學的操場上,學生們期盼的“校長故事會”開場了。聽故事的不僅僅是全校1000多名師生,還有校園附近的居民和學生家長。家住學校附近的林大媽說:“馮校長講故事講得很精彩,我們都聽上癮了。”
“故事最能吸引聽者的注意力和引發聽者的興趣,故事就是有這樣獨特的魅力,變‘要他學’為‘他要學’。”馮海紅校長說, 3年來,她堅持每周給學生講一個或數個故事。3年的時間里,學生不僅被故事感動,更從故事中找到了一個個可以學習、效仿的榜樣。陳吉是“甬城第二屆十佳學子”、江北區2006年度十大“我身邊的文明之星”。馮校長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陳吉的故事,讓學生們理解了助人為樂的真正含義。
故事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小學生在津津有味地欣賞這些故事的同時,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從而自覺、主動地思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僅激發學生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真善、識假丑。馮海紅就經常為學生帶來令人感動的溫情故事。其中既有童話故事、哲理故事、民間故事,更有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經過馮校長深情并茂的講述,總能牢牢地抓住孩子們的心。他們總是感嘆每周的故事會時間太短,早早地期待下一周的精彩故事。
如今,會講故事、愛講故事的不只是馮校長一人,更多的老師習慣于用美好的故事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學生拿了別的同學的文具,老師會找個恰當的時機給孩子們講一講列寧、華盛頓小時候犯錯的故事;遇到灰心喪氣的學生,老師會給他講《只有奇跡才能救他》的故事,讓他懂得堅定的信念能夠創造奇跡;對于驕傲自滿的優秀生,老師會把《三個旅行者》的故事送給他,告訴他: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學生不僅滿足于讀別人的故事,還開始提筆寫自己的故事,寫班級的故事,寫想象中的故事。寫故事的過程仿佛是一面鏡子,對照這面鏡子,學生能夠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而班主任老師也得以真實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想法。
中高段年級的學生更學著提煉生活,創編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或者記錄生活中的小感動。402班小解同學創編的童話故事《仙人掌與鳳尾草》有趣又給人啟發;404班小潘同學親身經歷擠公車的過程,寫下發人深省的《生活中的鏡子》……學生們撰寫的小故事經常被刊登在校刊中,真情、真實、平實、生動、幽默,引起了更多同學的共鳴。
這些故事就像一把金鑰匙,開啟了學生的心靈。孩子們因故事而感動,因故事而善良,因故事而成長。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