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邵武市洪墩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暨瑞杰在校寄宿,不僅扔掉了腌菜罐,而且每天早餐都可吃上免費的豆漿和雞蛋。若不是親眼見到,其父暨云福怎么也不敢相信有這樣的好事:上學不收書本費和住宿費了,而且連早餐的費用都由政府包了。
在福建,農村寄宿生免費吃營養早餐并非夢想。目前,全省71萬寄宿生每天都可吃上由政府買單的營養早餐,而自己不用掏一分錢。
政府專項資金補貼早餐
過去,閩北山區的農村寄宿生幾乎都有這樣的經歷:每周一上學總會在書包里裝上腌菜罐,罐里裝著一些自家腌制的咸菜。吃飯時,寄宿生吃著食堂買的米飯,就著自帶的咸菜,不好吃且沒有什么營養。
采訪中,一些學校的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學生自帶咸菜吃,不可口且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特別是在夏天,學生帶的菜一天就壞了,但有的學生卻不知道菜不能吃了。于是,每到周二、周三,生活老師就要過問學生的伙食,如果發現菜餿了,就要督促學生倒掉,然后打電話要家長送菜來。即使這樣,每年還是會發生學生吃壞肚子半夜上醫院的事情。
據了解,寄宿生帶咸菜上學是一件很無奈的事,其原因有的是學校沒有條件供應新鮮的蔬菜和肉食,有的是學生沒有錢購買學校食堂的菜。父母都是聾啞人的寄宿生張聲亮便買不起飯菜,過去上學帶的菜大多是蘿卜干、腌菜干和豆子等,即使在家也是一年難得有幾次葷菜。
寄宿生吃得差,一直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一塊心病。然而,解決起來又談何容易。
自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免學雜費政策實施后,人們逐漸把目光轉移到讓孩子“上好學”的問題上,解決寄宿生吃菜難的問題引起了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重視。
2007年1月,福建省將樂縣政協委員熊生盛在縣政協會議上提交了一份題為《關于政府籌資為農村寄宿生早餐免費供應一個雞蛋的建議》的提案,強烈呼吁改善寄宿生的早餐質量。該建議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將樂縣政府高度重視。同年4月,將樂縣正式啟動“豆漿雞蛋”工程,縣財政為每個學生提供每周10元的營養餐費補助,全縣3100余名寄宿生每天早餐都可吃到免費的雞蛋和豆漿。
在將樂縣實施“豆漿雞蛋”工程的同時,福建省政府已開始著手改善農村寄宿生的食宿問題,并派出人員調研。參與調研的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說:“有一次在山區學校,我們看到一個寄宿生很瘦,大家十分痛心,這是營養不夠啊!”調研結果表明,絕大部分農村寄宿生都吃得很差,午餐和晚餐吃的菜主要是家里自制的咸菜,嚴重影響到孩子們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
于是,福建省政府決定拿出專項資金,對全省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實施生活補貼,并于2007年秋季學期起正式實施。該省對農村寄宿生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年300元,其中對低保家庭,小學階段每生每年補助600元,初中階段每生每年900元,每年共需資金2億元。
由于各地寄宿制學校硬件條件不同,各地各校只能結合實際來落實政府補貼政策,采用發專用菜票、配餐制、營養餐、提供牛奶等方式,將寄宿生生活補助費全部花在學生身上。
營養早餐配備方案出爐
怎樣使政府補助金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寄宿生身上?怎樣切實通過補助促進學生的身體發育?福建省教育部門始終在思考著、探索著。2009年秋季,經過兩年的探索實踐,福建決定在全省農村寄宿制學校全面實施“免費營養早餐工程”,早餐由一個雞蛋、一杯豆漿(或稀飯)、二至三兩饅頭構成,由每所寄宿制學校統一組織發放。
為了使“免費營養早餐工程”得以順利實施,福建又出臺了兩項配套政策。一是由省級財政撥出資金,為農村寄宿制學校統一配備豆漿機。農村寄宿制學校漿渣分離磨漿機配備的型號規格將根據學校實際寄宿生數確定,20名以下寄宿生的學校不予配備,20名至199名寄宿生的學校配備鐵獅DM-Z100A型磨漿機1臺,200名至499名寄宿生的學校配備鐵獅DM-Z125A型磨漿機1臺,500名至799名寄宿生的學校配備鐵獅DM-Z150CA型磨漿機1臺,800名以上寄宿生的學校配備鐵獅DM-Z150CA型磨漿機2臺。二是全省農村寄宿制中小食堂,一律取消承包,全部收回由學校負責,且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據福建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資金撥放到位和食堂設備配備齊全,免費營養早餐政策得到落實,寄宿生生活補助專項經費著實做到了“到校、到人、到肚子”。記者近日在仙游縣第三華僑中學、仙游縣湖宅中學食堂看到,學校寄宿生均吃上了雞蛋、豆漿(或稀飯)和饅頭,不需要學生掏一分錢。記者品嘗了兩所學校當天自制的豆漿,均是帶著清香的濃濃豆漿味,比市場上購買的豆漿要好喝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