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第三華僑中學副校長陳飛龍說,免費營養早餐一周供應5天,一碗豆漿、一個熟雞蛋和三兩饅頭共需成本約1.5元,省政府補貼的費用基本夠用。學校每周按時發放標有日期的免費營養早餐票券,每人每周一次性發放5張早餐票券,寄宿生憑券到食堂領取一份營養早餐。
“營養早餐確實比學生過去自主就餐有營養,安全衛生有保證。”仙游縣湖宅中學校長陳飛鵬表示,面粉、大豆、雞蛋等原料由學校統一采購,工作人員身體健康,用餐器具及時消毒,豆漿每天現煮,煮熟煮透,使豆漿香濃醇厚,饅頭每天現做,嚴禁使用糖精及其他食品添加劑。
不少基層寄宿制學校反映,統一配置設備和推行統一營養早餐模式的做法,確實有助于進一步改善寄宿生營養結構,有助于推動結構合理的“免費營養早餐工程”,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政策落實較好。
千方百計改善吃菜問題
然而,在感激好政策之余,寄宿生期待早餐更適合口味。一些學生反映,每天都吃雞蛋、饅頭和豆漿,吃一陣子后就吃膩了,可多一些品種,輪流供應,以保證每天都有食欲。比如,可以增加稀飯配開胃小菜、拌面扁肉、炒粉等。
一些學校負責人表示,營養早餐經驗已較成功,但尚有些細節需要完善和規范。由于補助標準不統一,寄宿生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年300元,而低保家庭小學階段每生每年600元,初中階段每生每年900元,學校在實施過程中難以操作,因為低保家庭寄宿生和普通寄宿生都吃同樣分量的早餐,對低保家庭寄宿生多補助的費用沒辦法落實。
事實上,在邵武市、武夷山市等地采訪時了解到,省政府對低保家庭寄宿生多補助的300元或600元,不少學校采取發放午餐或晚餐菜票的形式落實,切實把每分錢花在寄宿生身上。
同時,不少縣市不僅把營養早餐落實得較好,而且對改善寄宿生的午餐和晚餐也摸索出成熟的經驗。如在政府補助的基礎上,順昌縣按學生自愿原則實行配餐制,即寄宿生每月交100元和30斤大米,學校則每天給寄宿生提供三餐熱飯。早餐一般為牛奶、雞蛋、面包等,而中餐和晚餐均為現做的兩葷一素和一湯,米飯不夠吃可再添。鄭坊中心小學寄宿生陳玉坤在學校常可吃到魷魚和排骨等葷菜,她說:“在家經常吃青菜,很少能吃到肉,在學校比在家還要吃得好。”
除省級補助資金外,邵武市政府每年撥100萬元專款作為補充資金,并倡導各鄉鎮及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配套,解決寄宿生午餐和晚餐吃菜問題。目前,該市每所學校都保證了寄宿生每周在校5天,其中4天免費提供1份青菜,1天免費提供1份肉。
邵武市和平中心小學的寄宿生每天都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和肉,而且菜的花樣品種較多。原來,該校今年召開家長代表座談會,經過征求家長意見并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支持,決定用“四個一點”改善寄宿生生活,即自己出一點、政府補一點、學校貼一點、菜園供一點。每個學生家長每周出10元,當地鎮政府出2元,學校從雜費里擠1元,學生種菜提供2元青菜,加上市政府補貼的3.5元,每個孩子每周生活費就有18.5元了,全校寄宿生都不需帶菜,全部由學校食堂統一供應。
南平市結合實施多年的“教育菜園子工程”改善寄宿生吃菜問題,組織師生種菜自己吃。教師帶領高年級學生自己種菜,既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又讓學生吃上了新鮮蔬菜。目前,全市農村已有475所寄宿制中小學實施了該工程,全市已擁有林、竹、果、茶基地13011畝,菜地245畝。
在福建,各地各校已讓寄宿生吃上了營養早餐,并逐漸在改善寄宿生的午餐和晚餐吃菜問題。采訪中,不少農村寄宿生表示,過去早餐吃不好吃不飽,家里給的一點錢又不夠花,早上常常是餓著肚子。如今,住宿費不用交,又可吃上免費營養早餐,午餐和晚餐也能吃上熱乎乎的新鮮菜,著實讓人高興,家長也不再擔心營養問題了。(龍超凡 整理 黃麗芳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