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有著幸福的一家。
記者:“三天一頓打,孩子上北大”這個說法是怎么來的?
蕭百佑:很多人把我符號化了,不是妖魔化。我的書里從來沒有說過“三天一頓打,孩子上北大”。這是群眾總結的,而且總結對了。符號都是有象征意義的。“上北大”,不是真指的上北大,而是成為被社會承認的有用的高精尖人才。“三天一頓打”,“三”本身在我們的文化里就是個虛數。
記者:你說引起爭議是好事,但是現在輿論都很關注“打”這一部分,是否會忽略掉別的重要的東西?
蕭百佑:這樣確實不好。但如果說有錯,錯也在那些不經過調查研究就發言的專家。這段時間以來,當面或者別的方式質疑我的專家,沒有一個看過我的書,但有人卻用生硬的甚至是謾罵引起了非議。看完再批,我沒意見。但是他們沒看書就用“殘暴”這些莫須有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詞匯通過媒體快速地傳播出去。壞事引來了關注,但是壞事怎么才能變成好事?所以,我要和媒體配合,把“中國狼爸”的教育理念推廣。
我和“虎媽”是異曲同工
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被稱為“虎媽”。她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但女兒考上了哈佛。考上哈佛、北大是否就意味成功?
記者:很多人將你和“虎媽”相提并論,你對“虎媽”的教育方法如何看?
蕭百佑:我了解了3周。我很尊敬“虎媽”,我覺得她不容易。如果有機會,也希望有很好的交流。我和“虎媽”有90%的不同,10%的相同。10%的相同:第一,我們的教育方法都是向傳統回歸;第二,我們對孩子都是全面的關懷。但90%是不同的:第一,我是有完整的體系;第二,我還有教其他的孩子;第三,我比她更斬釘截鐵,是剛柔之分。但總的來說,我們是異曲同工。
任何批評“虎媽狼爸”,都是不負責任的。國人要有包容的心態。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人們應該關心怎么抓住老鼠,而不是一味地批評。這種誤讀也是那些專家所致。我尊重他們的人格,但是鄙視他們不經調查亂發言的行為。妖魔化的責任在專家。
記者:也有人說,上北大,上哈佛,并不代表成功。你怎么看?
蕭百佑:這也是偽專家的謬論。誰說上北大就是人生的成功呢?北大出來就不能賣豬肉嗎?一本、二本又怎樣?讀大學,只是你去到一個平臺,對你的知識結構有很好的幫助,不是你未來的人生方向。(上北大)這個成功不是人生的成功。
記者:也有人質疑,你的三個孩子是以港澳居民身份考上的北大,考試分數沒那么高?
蕭百佑:這是陰謀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將在“中國狼爸”的陽光教育下無所遁形。我的三個孩子是港澳居民。他們拿的是回鄉證,參加的是港澳臺聯考。但相對于內地高考,你很難說哪個更難。我的三個孩子都在內地上學,都是高考體系下培養出來的。他們上的是廣東最頂尖的學校,在學校里也都是排第一第二的,這些都有案可查。這些學校的尖子都是保送清華北大的。
在聯考中,我的一個孩子也是狀元。他們到了北大之后都很優秀。我的大女兒讀法學,現在交換到國外,小女兒明年作為正式代表去東京參加論壇,兒子在國際關系學院,是很好的辯手。我的孩子都非常優秀。你是廣東媒體,我可以告訴你,他們小學上的是朝天小學,中學是外語外貿大學附設外語學校,老三高中上的是華附。
這段時間,上百個記者去學校找我的孩子、老師,已經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我希望呼吁媒體保護孩子。要我下跪都可以,我跪下求大家,不要去打擾我的孩子。
記者:如果上北大不算是人生的成功,那你希望的成功是什么樣呢?
蕭百佑:我的終極目標是讓他們光宗耀祖。中國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就是禮義廉恥、德智體美,要給他們定規矩,在此基礎上,他們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有最好的校長和老師負責他們的知識結構,我不管知識結構的事,我讓他們守規矩,守校規、守家規,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們學的是文科,文科最好的是北大,脈絡很清楚,他們成功了。然后齊家,有兩重含義,一是小家,二是大家族,光宗耀祖,之后是治國平天下為社會、為民族做貢獻。這有何不妥?大家拿北大說事,北大優秀不是我說的。三個孩子上北大應該驕傲,這是家庭的成就,為什么不能炫耀呢?
想退休后開私塾
蕭百佑是廣東人,說話時語氣很溫和。他將自己的成功歸結于母親的“動輒就打”。他講述很有條理,說到專家質疑時,偶爾也忍不住情緒激動。
記者:你覺得“狼爸”在廣東文化里能找到根源嗎?
蕭百佑:廣州文化里有“狼爸”文化。廣州文化是什么?第一務實,第二說實話,第三默默做事、做完再說。我對南北文化都有了解,很多人都認為我偏北方,但一跟我接觸就知道,我是典型的老廣。
記者:你說過自己教過30多個孩子,也會打他們嗎?效果怎么樣?
蕭百佑:我很滿意的兩點,我教過的孩子都很喜歡我,而且他們都取得了成就。我沒教過知識結構的東西,我教他們的是道德、人格。來我這里之前,他們有的是上網,有的是不做作業,這些不良習慣,跟了我之后,無一例外都改變了,他們的父母也都很感激我。他們陸續考上了好的中學、大學,但關鍵是行為規范,這讓他們的父母都很驚訝。打不打孩子,我有兩條原則,第一是12歲之前,第二是有教無類,不分男女,不分親疏。
記者:據說你打算開個私塾?
蕭百佑:我15年前就有這個愿望。我是真的喜歡孩子,我看過大量的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哲學方面的書籍,我和孩子的緣分很深,每年暑假都有孩子在我家。我想退休以后,找300畝林地開個私塾,模仿岳麓書院,要招不少于72個孩子。我現在是打工仔,還要養家。
我還準備做個論壇,探討現在社會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家教。(記者李穎 圖由受訪者提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