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孩子越來越喜歡學校和學習
在海淀區當了10多年的校長,雙榆樹第一小學校長劉昱旻有三個強烈的感受: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對學校的投入與支持越來越大,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如果拿雙榆樹一小和中關村一小相比,目前在設備、設施上基本沒有什么差距。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在中關村一小的課堂上呈現出的面貌,也要在雙榆樹一小的課堂上同樣能呈現。這就是教師能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學習需求采取個性化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創設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孩子們越來越喜歡學校、喜歡學習,從而達到軟實力的相對均衡。”
其實,談起中關村一小,他不自覺地會有種“一家人”的感覺。
早在2007年,雙榆樹一小與中關村一小就結成“好伙伴”互助學校:每學年兩校互派教師分別走進兩校的課堂。兩校教師在不同的學校里燃燒教育激情,釋放教育智慧,體驗教育成功。
現在,雙榆樹一小的段繼紅老師還經常和中關村一小的老師們保持固定的聯系。“康歆潔老師、劉慧珍老師、周志剛老師……我們成為了一個和諧共進的團隊,經常在一起分享經驗,交流碰撞。”
2007年9月,段繼紅老師來到了中關村一小,擔任了四(6)班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和同年級組的老師一起分析學生特點,交流管理班級的點滴體會,研討教學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在一年的時間里,她和同組的老師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基于在中關村一小的經歷和感受,結合雙榆樹一小的學生情況,她和同事們一起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讀書,培養孩子良好的人文素養;課本劇與手抄報,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積淀;小干部輪崗,培養孩子們的主人翁意識;實踐,提升學生的社會意識與責任感……太多的每一次,帶給我和孩子們的是成長的喜悅,是快樂的收獲!在她眼中,自己的學校雖不及中關村一小辦學規模大、文化底蘊深,但也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她相信,一個老師不管在哪兒都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都可以培養出樂于學習的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取得學習上的進步。
(記者 靳曉燕 本報北京5月17日電)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