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7月17日訊(本網記者 陳丹)7月12日,“金秋助學八閩行”第四站,記者與省總工會工作人員一同來到永定。今年高考取得652分(理工科)好成績的盧維焱,就住在坎市鎮浮山村下角組。
盧維焱和父母、爺爺奶奶一起在門口熱情迎接,這是他堂叔的家,因祖屋殘破無法居住,一家人就暫時寄居在這里。
盧維焱的父親盧聚湖走起路來有些跛,那是2009年遭遇車禍后落下的后遺癥,當時花費了大量醫療費才救回一條命,但雙腿殘疾后,無法干重活。家里的支柱倒了,卻還有兩名老人需要贍養,家庭陷入了困境。
家里的擔子全壓在盧維焱的母親盧淑英肩上。盧淑英是龍巖金葉復烤有限公司的員工,由于煙葉復烤的季節性,一年只工作半年,工作期間月收入1000多元。沒有工作的半年,她就到建筑工地打工。
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盧維焱卻是全家人的驕傲。他從小就十分懂事,上了永定一中后,學習更加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兒子很爭氣!高考考出這么好的成績,我們都高興!”盧聚湖自豪地說。
盧維焱性格開朗、樂于助人,他一直擔任班長,同學們在學業中遇上困難,他總是熱心相助。他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公益活動,自己也不時帶著同學去敬老院幫老人干活,到永定特殊教育學校陪孩子們做游戲,“這些事特別有意義,做起來也特別高興”。
盧維焱的曾祖父曾是村里有名的老中醫,親戚里也有不少人在醫院工作,從小耳濡目染,使他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盧維焱報考的學校是中山大學醫學院,本碩博連讀的臨床專業。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向他伸出橄欖枝,由于不是自己心儀的專業,他放棄了。
醫學院一年的學費是5700元,讓這個困難家庭有些手足無措,因為本碩博連讀是8年,即使首年的費用湊齊了,接下來幾年的費用也是無法承受。父母高興之余,也為盧維焱的學費而發愁。
“在大學里,肯定要邊學習邊打工,爭取生活費能早日自理,不向父母要錢。”盧維焱告訴記者,高考過后,他就在做家教了,對象是馬上升高三的學生,他喜歡這份工作,既可以掙點錢,也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傳授給他人。
盧維焱說,雖然現在家里日子艱苦,但只要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畢業后找到比較滿意的工作,情況很快就會好起來。“謝謝大家的幫助。工作以后,我會常常參與義診活動,盡自己能力幫看不起病的人解除病痛。”他希望將來能實現這一愿望,回報社會。
省總工會助學熱線0591—87823505、87728135,福建日報助學熱線0591—87095100、87095825,有意者可撥打聯系。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