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來的“愛心家庭”
http://www.caoliu14.com?2013-01-18 10:00? 林侃 儲白珊 劉輝?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無奈之下的“創新”
——不到10歲的孩子,不寄宿,要走10多公里山路;若寄宿,又不能完全照顧自己
“愛心家庭”,始于吳家塘鎮鐵羅小學。但時任鐵羅小學校長、現吳家塘中心小學副校長周國文卻直言,“都是逼出來的”。
“最直接的原因是撤點并校。”周國文說。2000年開始,莊壇村和楊家墟村的兩所村完小撤并后,學生集中到鐵羅小學上學。然而,很多家庭離鐵羅小學很遠,有的孩子上學甚至要走10多公里山路。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家長們面前——
若不寄宿,不到10歲的孩子,上學路上安全嗎?若寄宿,有能力照顧自己嗎?
盡管鐵羅小學是吳家塘學區僅有招收寄宿生的學校,但問題嚴峻。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差,許多孩子不能適應寄宿生活,無法安心學業。
2004年9月,經過深思熟慮,逼出來的“愛心家庭”誕生了。
周國文說,所謂“愛心家庭”,即按照高、中、低年級搭配,把小學寄宿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3-5名組成“愛心家庭”,由一名老師擔任“家長”,負責幫助照顧“家庭成員”在校的日常生活。
“愛心家庭”每周要召開一次“成員會”,一起交流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給予關心指導。每天,每個成員還必須把各自的學習生活情況和存在的問題記錄在“家庭日志”上,便于家長了解情況。
2006年起,“愛心家庭”在邵武的農村寄宿制學校推廣開來,家庭成員也從最初的撤點并校生擴展到所有留守兒童。
地處邵武市區的吳家塘中心小學沒有寄宿生,但針對校內8名留守兒童,如今學校也組建了3個“愛心家庭”。
“現在農村,留守兒童是再普遍不過的現象。”吳家塘中心小學校長何成忠說,在親情的缺失之下,至少有“愛心家長”的關愛,孩子的心態會更健康,問題孩子會更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1-17糕點店老板公交站擺放“愛心凳”網友齊贊貼心
- 2013-01-16讓藏胞喝上愛心泉 11歲的博涵要捐壓歲錢打井
- 2013-01-15“愛心正能量”寧化縣網上捐贈活動踴躍進行
- 2013-01-15花季少女病重無錢醫治 本網報道引各方愛心相助
- 2013-01-14冬日里的暖流“愛心阿姨”上門送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