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 自制應急預案 開展救生培訓
昨日,這支騎行隊伍從成都出發。他們將沿著川藏公路南線,跋涉2000多公里抵達拉薩。他們將途經最高海拔4700米、有“世界高城”之稱的理塘;越過雅安天全縣境內曾有“川藏公路第一險”之稱的二郎山;穿過在民族、文化形態等方面處于過渡地帶、分布有藏族支系的大渡河流域;挑戰長達800余公里、呈不斷上升地形的漕溝狀地質破碎路段。可謂有盤不完的山,過不完的河。
出發33公里后,有隊員的車發生爆胎,幸虧出發前大家準備周全,趙清彬趕緊停下來拿出修車工具補胎休整。“川藏騎行不僅是對個人身體素質的重大考驗,途中如何處理突發事件、如何與藏區人民溝通等都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趙清彬說,活動前期他們開展系列體能訓練,后期到仰恩大學、仙公山和廈門坂頭水庫展開騎行集訓,全程仿真模擬川藏線,并制訂了包括人身交通安全突發事故、車輛損壞、天快黑了卻未趕到當天目的地、出現嚴重高原反應等10個騎行應急預案。
同時,團隊邀請該校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博士胡國鵬進行心肺復蘇、急救包扎、外傷處理和體療康復等方面的培訓,并學習了藏區民俗文化。當然,裝備上也不敢馬虎,他們的行頭包括護膝、頭巾、頭盔、碼表、騎行速干衣褲、騎行眼鏡、手套、水壺等。
提醒 尊重當地風俗 感知沿路風光
昨日,記者也采訪了騎行過海南、云南、湖南、拉薩、尼泊爾等地的泉州騎友蔡培彬。對于長途騎行,他分享了自己的一番心得。控制速度是他強調的安全要點。“有些車友愛爭強好勝,一時沖得猛,那是不能持續的,高原上沖快了很容易讓體力透支。”蔡培彬透露了自己的騎行秘訣,“根據路況調整檔位,保持相對穩定的頻率和節奏,以形成一種慣性。”
他也提到,領隊要了解各隊員的能力,計劃好每天的行程和落腳點。特別要注意的是海拔落差和升降幅度,還有就是天氣變化,最好自己做一份地圖,再就發生的變化去制訂和修改計劃,多打聽前面的路況、住宿情況、景點情況,及時修正調整計劃,讓行程順利。
根據自己騎行尼泊爾的經歷,蔡培彬提醒道,要做負責任的騎行者——不去改變當地原有自然環境: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旅程中產生的垃圾要保留收好,到城鎮才放到垃圾處理收集點。“騎行的一大益處就是能夠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文明。所以盡量提前去了解一些當地的風俗,特別是當地的旅游禁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2-28連城人民法院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
- 2013-01-31聚焦建設海洋經濟強市 引導民營資本進軍海洋產業
- 2013-01-25泉州提升文化生產力服務力 吸引社會資金進軍
- 2012-11-27東山法院積極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
- 2012-10-16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大資助范圍 將進軍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