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多集中在中西部勞務輸出大省
留守兒童的分布很不均衡,《報告》指出,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廣東、湖南等勞務輸出大省。其中,四川、河南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最大,占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比例最高,分別達到11.34%和10.73%;安徽、廣東、湖南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占全國百分比也很高,分別為7.26%、7.18%和7.13%。
此外,從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所占比例來看,重慶、四川、安徽、江蘇、江西和湖南的比例已超過50%。可見,農村留守兒童廣泛分布于中西部省份。
1/3與祖父母居住 隔代照料面臨挑戰
調查顯示,46.74%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在這些孩子中,與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有10.7%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一起居住。值得注意的是,單獨居住的留守兒童占所有留守兒童的3.37%,雖然這個比例不大,但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基數大,因此,單獨居住的農村留守兒童人數高達205.7萬。
農村留守兒童不同的監護人對其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未來發展都會產生不同影響。數據顯示,母親外出,單獨與父親一起居住的留守兒童未按規定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最高,達5.12%;父親外出,單獨與母親,或與母親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未按規定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均較低,分別為3.13%和3.11%。
所有隔代照顧留守兒童的祖父母,平均年齡為59.2歲,56%的年齡在60歲以下,絕大部分在50-59歲之間,甚至有12%的祖父母年齡在50歲以下。但是,隔代照料農村留守兒童的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很低,絕大部分為小學文化程度,甚至有8%的祖父和25%的祖母未上過學。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祖父母在撫養和教育留守兒童時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
問題:教育欠佳
父母監護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因素。由于與父母長期分離,親情缺失,家庭教育弱化,留守兒童的生活質量、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成長環境均比受父母監護的兒童差。調查表明,留守兒童最大心愿就是與父母團聚,使自己不成為留守兒童。
心理專家認為,家庭教育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啟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留守兒童”基本缺少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與父母的長期分離,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體由父母變成了其他撫養人,其中絕大多數是祖輩,還有一部分是其他的親戚。另外,學校教育缺乏針對性,忽視“留守兒童”群體的特殊性。
農村基礎教育師資薄弱,一般學校除了智育教師之外其他諸如德育、美育教師比較缺乏。教師大多身兼數職,專職行政人員比較少,基本沒有專門的心理教師、生活指導教師,所以只能實行大眾化教育,不能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懷。“留守兒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學校表現不積極,性格孤僻成績較差,很難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一個更需要特殊關懷的群體卻也正是學校和老師放逐的對象。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08南安市點亮留守兒童“微心愿”
- 2013-09-22漳浦縣環保局開展"中秋"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 2013-09-17華安馬坑鄉創新管理 讓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不孤單
- 2013-09-16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走進武平湘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