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蛋殼上雕出精巧圖案 憑雕刻基礎摸索 2013-11-21 09:44?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
小小蛋殼上使用了陽刻、陰刻、鏤空等技法,配合燈光,呈現出多層次的美感。 |
小小蛋殼上使用了陽刻、陰刻、鏤空等技法,配合燈光,呈現出多層次的美感。 核心提示 輕輕一磕就破的蛋殼,可以用來做什么?有人將蛋殼碾碎,作為清洗污垢的“清潔劑”;有人將蛋殼碎片搜集起來,作為養花的肥料……而就讀于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的吳償德則看上了蛋殼的形狀美感,憑著一雙靈巧的手和執著的干勁,在厚度只有0.3毫米的蛋殼上雕刻出了各種精巧的圖案。3年來,他已經完成了四五百件作品。 □本報記者 吳志明 文/圖 創作:一個多月雕出得意之作 這是一幅山水國畫:遠處崇山峻嶺,怪石嶙峋,山間云霧繚繞,松樹青翠欲滴;山的前面是一個清澈的湖泊,一座拱橋跨湖而過,兩艘小船蕩漾湖中,船上的人影婆娑;近處翠竹挺立,一只蜻蜓歇息,翠竹旁邊生長著一片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盛開…… 假如告訴你,這幅充滿意境的山水畫就雕刻在一個直徑約5厘米的鴯鹋蛋殼上,你是不是也為這精湛的技術而贊嘆?昨日,記者在吳償德的宿舍見到了他的得意之作——憶江南,只見小小的蛋殼上使用了陽刻、陰刻、鏤空等手法,配合不同顏色的燈光,呈現出了多層次的美感。吳償德告訴記者,這個作品他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至今尚有《憶江南》的詞未刻上去。 除了山水國畫,記者還見到了吳償德的其他作品,俏皮可愛的櫻桃小丸子、紅太狼,月光下的舞者,垂柳下呢喃低語的情侶,還有利用廢棄的蛋殼粘貼而成的老鷹,無不栩栩如生。 而完成這些五彩繽紛的作品,吳償德只需一些簡單的工具:用來鉆洞的小電鉆,用來吸出蛋清和蛋黃的針筒,還有幾把小小的篆刻刀。當然,如果需要上色,則還需要一些丙烯顏料。 吳償德說,他試過很多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鵝蛋、鴕鳥蛋等,其中墨綠色的鴯鹋蛋,是蛋雕最理想的素材之一,但不像雞蛋那樣常見。 吳償德癡迷創作,經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自學:憑借雕刻基礎執著摸索 吳償德1992年出生于龍巖長汀,目前就讀于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2012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他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喜歡美術,曾學過木雕、石雕、泥塑等。2010年暑假的一天,他在網絡上看到了卡通的蛋雕作品,立即被作品的精致所吸引,就萌生出自己做一個的想法。 那時他一個人在家,便開始“禍害”起家里的雞蛋。一開始非常不順利,經手的蛋殼十有八九以“破碎”收場,但他并沒有放棄。他從畫線條開始,自己摸索,憑借以前手工雕刻的基礎,漸漸對蛋雕有了系統的認識。他開始到處收集雞蛋殼,為了積攢更多的作品幾乎天天吃雞蛋,“吃得自己都怕了?!?/p> 進入大學后,他每天都會花五六個小時在蛋雕上,有時候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晚上宿舍熄燈了就打開臺燈繼續雕。 “蛋雕很考驗一個人的耐心?!眳莾數抡f,清空蛋體,消毒風干,三四天后在蛋殼上畫圖,然后根據圖案打磨雕刻,再用篆刻刀雕刻。一個雞蛋殼只有0.3毫米的厚度,技巧和力道十分關鍵,就像在薄薄的冰面上跳舞一樣,“現在成功率可以達到80%以上了?!?/p> 3年來,他已經完成了四五百件作品,其中大部分都送人了,“雕刻的過程,才是最愜意的享受?!?/p> 打算:提高技藝 開家網店 去年10月份,吳償德在學校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并組建了一個名為“藝雕”的9人小團隊,有的精通刻橡皮章,有的癡迷剪紙,有的擅長書法。 一個月前,吳償德在網上拜了一個沈陽的蛋雕藝術家為師傅,向他學習鴯鹋蛋的雕刻,“我把材料和圖片傳給師傅看,經他指導2-3次后,感覺雕刻技法有所提高”。 如今,吳償德的作品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肯定,逐漸打出名氣,還有人慕名前來定做。他說,他和朋友計劃開網店賣蛋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