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艾滋,你最先想到什么?
防艾宣傳走進初中課堂,學生大多一知半解
學生們正在聆聽陸風講述防艾知識
東南網11月27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麗娟 文/圖)“聽到艾滋病,你最先想到什么?”
“恐怖”、“死亡”、“傳染”……講臺下,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昨天上午10時許,泉州市第三中學初二(13)班的學生們,上了一堂特殊的課。由鯉中街道辦事處牽頭,福建“愛之城堡”防艾滋病志愿者陸風,將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帶進課堂。
12月1日將是第26個“世界艾滋病日”,對于艾滋病的關注和防治努力一直在緩緩進行中。作為民間防艾組織——愛之城堡,也正經歷著不為大家所知的苦與樂。
另外,本周五上午9時,泉州市區文化宮廣場將舉行義賣活動,募得資金將用于艾滋病感染者子宮膜片、丙肝篩查等經費。
課堂:
正視性與疾病 才能做好預防
你們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嗎?如何傳播?你們接觸過艾滋病人嗎?昨天上午第三節課上,志愿者陸風開場白就連發三問。
臺下,不少學生答對了3種傳播模式,但對艾滋病仍然一知半解。提及艾滋病的聯想詞時,學生們卻不約而同地答道:“恐懼、害怕。”
短短45分鐘的課程,學生們多次主動提問。臨近下課時,還有不少學生圍在陸風身旁討論著。不少學生對“患了HIV,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一說一知半解,就有個別學生著急地問:“我的體檢報告,乙肝呈陽性,是不是代表被感染了?”當天,聽到陸風說“安全套”這個詞,仍有不少學生羞澀地發笑。
班上的生物老師林清霞說,此前課上,她也曾提及艾滋病這一話題,或許是視頻都是患者后期發病的照片,所以給學生們留下恐懼的印象。在她看來,現今電子產品快速發展,學生們頻繁接觸網絡,若教育對“性”、“艾滋”這類話題一味回避,反而對學生成長不利。只有讓學生們真正獲得常識,才有利于更好地預防疾病。
努力:
選修課設“防艾” 民間力量難替代
近年來,泉州市疾控中心也多形式宣傳艾滋病知識,曾到中學上課、開講座,也到企業、社區做宣傳。早在2007年,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全市高校率先開設選修課——《性學課程——愛欲與文明的對話》,主講性與愛、性困惑、性心理,著重介紹大學愛情。去年開始,泉州市疾控中心和該校合作,在這一選修課中,增加了幾堂預防艾滋病的知識。
目前,華僑大學、黎明大學等高校,都有專門的防艾大學生志愿者,黎明大學還設了專門的防艾小組。疾控部門會對這些公益組織進行培訓和指導,并在經費、技術上提供幫助和支持。這些民間力量,已成為官方防艾不可替代的一股力量。
案例:
愛之城堡的“游擊”困境
其實,民間防艾組織的日子沒那么“好過”。陸風所在的“愛之城堡”就經歷著這樣的困境。3年前,他們好不容易在市區南俊路租了一棟小樓,作為防艾志愿者之“家”。在此之前,他們居無定所,只能“打游擊”式地為艾滋感染者服務(詳見本報2010年5月6日A6版報道)。
今年1月,小樓的房東不愿續租,他們便沒了“家”。后來也四處尋覓,不是位置太偏,就是租約時間未能保證;也遇到理想位置,但再次遭遇被趕。
此前,每周日,他們都在“家”里為咨詢者免費做HIV檢測,沒了場所之后,他們有時借用泉州市衛生局關工委辦公室、疾控中心辦公室,或是志愿者的家,效果漸漸大不如前。場所不夠隱秘,信任感便減弱,免費檢測已從一周一次改為兩三周一次了。陸風還記得,有一次,他們在KTV準備做檢測,外人懷疑他們在吸毒,竟將他們趕出來。尋找一個新的辦公場所,成了他們最迫切的需求。
好在近期,有房東聽說了他們做的事,同意將房子租給他們,明年1月就可對外開放。除了做咨詢,還可以邀請艾滋病感染者和公益人士,舉辦沙龍,分享心得。
“愛之城堡”成立已近6年,陸風有時也覺得疲憊,“經常被人趕,經費又不足”。陸風說,做著這份不掙錢的工作,面對父母時,總覺得愧疚。然而,他還是放不下,仍舊堅持著。說起未來,陸風感到欣慰,現在志愿者組織模式已逐漸成熟,明年開始,他打算放手讓更多人參與其中。他們發現,不少感染者后期并發子宮疾病、丙肝等,如果能籌到款的話,他打算明年為感染者做子宮膜片、丙肝篩查等工作。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28晉江市開展"愛心暖職場禮包送健康"防艾宣傳活動
- 2012-11-29行走在艾滋病毒高發地的防艾英雄
- 2012-10-17思明區鷺江街道開展首屆“禁毒防艾校園宣傳周”活動
- 2011-12-01南醫大紅絲帶女孩:“防艾”路上嘗盡酸甜苦辣
- 2009-12-03西安“防艾”志愿者:需要更多人加入志愿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