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夜間行駛不開燈是交通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
?泉州晚報訊 (記者 吳志明 林勁峰文/圖)在夜里,你是否遇到過,一輛沒開燈的電動車突然從你身邊或者面前駛過,讓你嚇出一身冷汗。近日,記者走訪中心市區多條道路發現,有近七成的電動車夜間沒有開車燈行駛。
“幸好當時速度不快,要不就真出事了。”市民吳小姐致電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說,前晚她騎電動車沿著湖心街行駛時,一輛沒開燈的電動車突然反向竄到她跟前,雙方都趕緊剎車避讓,但由于距離太近,還是撞在了一起。所幸兩人車速較慢,都沒有受傷。
昨晚,記者走訪中心市區東街、東湖街等多條道路發現,電動車不開車燈行駛的現象普遍存在。記者觀察到的47輛電動車中,就有32輛沒開車燈。拐彎打轉向燈的情況也不容樂觀,47輛中只有14輛打了轉向燈。
為什么有車燈不用,喜歡在夜間“摸黑”行駛?多數電動車主表示主要是為了省電。據了解,依靠蓄電池儲存電能來驅動電機行駛的電動車,蓄電多少決定了行駛里程。為避免電動車因電力耗盡半路“拋錨”,一些電動車車主想盡辦法節省電力。
另有一部分電動車車主則表示,不開燈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我的車買了不到半年,兩個大燈就都壞了,去修了一次,沒半個月又壞了。”市民小黃說,電動車車燈質量實在太差。還有一部分車主表示是忘了開燈,一些則表示市區很多路段夜晚路燈照明良好,沒有開燈的必要。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在夜間行駛中,不開車燈行駛與開車燈行駛相比,事故發生的幾率相差在7倍以上。電動車夜里開著車燈,別人在70米外就能看到。如果車燈不亮,別的車輛也許在7米之外都不一定看得到,到那時再想采取措施避讓就很困難了。
記者從市交巡警支隊了解到,除了闖紅燈、橫穿馬路等原因外,電動車夜間行駛不開車燈,也是交通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市交巡警支隊相關負責人提醒,晚上行車,最好打開車燈,即便燈不是太亮,但對其他司機來說,也是一個信號提示,增加其他司機的預判時間,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02天湖社區:“遵守交通信號,安全文明出行”宣傳活動
- 2013-12-02提升道路安全管理“正能量”
- 2013-12-02安全氣囊:被炮制的“安全神話”
- 2013-12-02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率極低的隱患
- 2013-12-02關注艾滋病日:探訪安全套生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