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企互動讓父母家教責任不錯位
戴樹平來自湖南郴州,和妻子一起在泉州嘉泰鞋業打工多年。每天一有空閑,他總要打開手機,刷新著一個QQ群。“這是學校為我們家長組建的QQ群,里面有很多教育孩子的知識,很管用。”
戴樹平8歲的兒子在泉州臺商投資區百崎中心小學讀二年級。百崎是我省唯一的回族鄉,隨著經濟發展、企業林立,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學校除了當地回族子女,還有來自祖國10多個省份、11個少數民族的400多個外來工子弟。
“家長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擁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如何讓家長履行家庭教育職責是件難事。”校長吳燦忠說,不少家長根本不懂也沒精力在乎孩子的家庭教育,要是學校多打幾次電話找家長,還會被掐斷電話。
“但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家教責任不能缺位錯位。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由學校來點燃科學家教的火種。”吳燦忠說。
2011年以來,學校把以往以“告狀”為主題的家校聯系,開成了家長教育課。學校和企業互動聯手,讓孩子進企業參觀父母親生產流水線,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艱辛,懂得感恩,同時讓家長們了解孩子,與孩子共學習進步。
吳燦忠告訴記者,除了家長會,短信、QQ群、微信,還有專家講座、家長見面會現身說法……慢慢地,家長們有了可喜的轉變。
“《家長在孩子人生成長中的作用》講座對我很有啟發,”戴樹平說,由于自己以往忽略兒子的行為習慣
培養,孩子不時會偷懶說謊不做作業,自己也沒少揍孩子,但收效甚微。如今,他改變了教育方式,孩子也有明顯進步。
而在外來工子弟占生源83%的泉州市鯉城區第三中心小學,企業和學校、家長的聯動更加密切,學校進企開辦家長講座,企業學校聯辦親子活動、集團總裁走進校園和孩子們講勵志故事……
“以往一直覺得孩子只要成績好,其他都不重要。我的工作強度很大,過去很少跟女兒交流。”鴻星爾克集團員工曾榮是成都人,二年級把大女兒接來泉州,直接丟給學校。直到老師打電話來,才知道女兒和大多數留守兒童一樣,性格過分內向、靦腆。
“多虧家教互動活動,讓我漸漸明白了自己的責任,改變了觀念。”曾榮說,這兩年來,他盡量擠時間和女兒多溝通,多帶她出門,培養孩子的課余愛好。如今,女兒活潑自信,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前不久,還在泉州市少年拉丁舞比賽拿了二等獎。
眼下,在泉州眾多高科技園區、工業區、開發區等外來工子女集中的地方,家校企互動共同做好家庭
教育已成常態,企業也因此留下不少人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04“酷雷鋒”更受孩子喜歡
- 2014-03-04“熊孩子”闖禍是一堂安全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