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溝通:為孩子成長助跑
在心與心的交流與碰撞中,取得了家長的信任,我感到溫暖又幸福。——班主任 詹新蓮
小學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大田縣城三小制定出符合學生和校情實際,針對性強,目的明確的行為習慣養成規章制度,讓學生們的行為習慣在規矩中起步。
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如何提高學生的自制力?學校通過廣播站、LED顯示屏、國旗下講話、例會、短信等途徑向老師和學生傳達在校行為規范;政教處組建行為習慣督導隊,樹立榜樣的力量,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讓學生感受到正能量。
小學生不好“管”,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更要教師加倍用心。詹新蓮是一年(1)班的班主任,她采用的是傳統而又實用的方法,就是將班主任與家長兩股勁擰成一股繩,學校發生的事讓家長們第一時間知道,家里孩子的表現也讓班主任在第一時間知道,并在教育學生的態度、方式、方法上求得一致,做到“松緊有度”、“有的放矢”。
學校要求家訪面要達到百分百,要做到“精”家訪。這個“精”字就要求老師們做足家訪前的功課,對每位學生,以及他們的家庭情況,做到“心里有數”。詹新蓮介紹說,與“學困生”家長交流過程更要“用心”,孩子的成長就是在不斷犯錯、不斷改正中走向成熟的。她說:“給家長發的每一條短信,都會經過深思熟慮,字斟句酌,做到既說明事情的原委,又親切真誠。”她在家訪中總是先“報喜”后“報憂”,與這些學生家長推心置腹地談心,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如何處理好親子關系等問題。
四年(1)班學生王東說:“老師管得可嚴了,幾乎每天會給我爸媽發短信或電話。”王東進步了,老師會發短信,建議爸爸表揚他;王東犯錯了,老師打電話,建議爸爸加以引導。
用愛為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子女健康成長導航,要用心,很辛苦,但一定會有收獲。王東說:“爸媽跟以前可不一樣了,特別是爸爸更有耐心了,不像以前一回家就沖我大喊大叫。”
而對于這群執著努力的老師來說,又收獲了什么呢?校長陳光養說:“學生的成長,是我們最大的收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福州:熊孩子玩火燒了房子 好鄰居齊力潑水救火
- 2014-03-20“打拐英雄”未了夢:50歲前找回100個孩子
- 2014-03-20福州:依姆被撞倒放走肇事孩子 好心小伙送她回家
- 2014-03-18海滄悅讀福袋傳遞愛 臺灣故事媽媽為孩子講故事
- 2014-03-14親子閱讀故事會“故事志工”為海滄孩子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