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德化13歲“黑戶”少年每周獨行近30公里求學 2014-09-22 09:03:55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每周,13歲的小傳都基本都是一個人步行往返學校和家,單程有14多公里。 求學:每周伙食費10元 步行往返近30公里求學 無論種地、砍柴,還是學習,小傳都一般情況下都是穿著一雙拖鞋,而那雙布滿塵土的球鞋則被他小心翼翼地收在床邊,只有寒冬難耐或者有事情的時候才舍得穿。據親戚透露,小傳都每周都要步行近30公里的山路往返學校和家里,5年來已經走壞了30多雙鞋子。 傳都的家距離學校有14多公里,走路需要4個小時左右。從上學的那一年起,每個周一,小傳都總要早早起床,架起柴火煮稀飯,吃飽后整理一周的書籍就上路了。每到周五,老師會把課程提前教完,讓他早早回家。平時則住在學校,與老師和其他兩位同學一起生活。“現在我一個人走還很害怕,特別是傍晚。山路上經常有蛇出沒,看到了蛇,我只好跑得遠遠的。有時走累了,我就撿塊石頭扔著玩,或撿一節枯枝邊走邊甩,有時也會哼曲子來壯膽。”小傳都說,近年來有時村里剛好有好心的村民進城,會用摩托車順便送他到學校。 據村干部介紹,其實2008年傳都便到了入學年齡,但由于體弱多病、沒有戶口等原因,未能及時就學。直到2010年秋季,10歲的小傳都才到中心小學報名。 泉州市德化縣龍門灘鎮中心小學是一所只有5個老師和3個學生的小學。回憶起當時接待其報名的時候,學校教導主任廖清海說,傳都剛入學時又黑又瘦,穿著寒磣,還患有濕疹,身上散發陣陣異味,令人心酸。入學后,鄭傳都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一些其他小孩不穿的衣服,身上的皮膚病也治好了。 “傳都上課很認真,作業也都按時完成,學習成績總體還不錯,數學分數在七八十分之間,偏好語文。”據廖老師介紹,放學后,他會拿個籃球在球場上玩,或者和其他同學打羽毛球,晚上老師會輔導三位同學學習。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家庭困難,小傳都每周上學前父親會給他10元錢,這便是他一個星期的伙食費。至于許多城里孩子所說的“零花錢”,在小傳都的生活中就壓根沒有出現過,他也從不會奢望。“學校很好,老師也很好,我在學校和老師們一起吃飯,一起生活,生活用品也是學校提供的,老師們都很照顧我。”說起學校的老師,小傳都的言語中充滿了無盡的感激。老師們都表示,鄭傳都勤勞、乖巧、懂事,生活自理能力強,是個很不錯的孩子,只是家庭太困難了。 在他的家中記者看到,回家后的小傳都并沒有舒適的地方做作業,總是蹲在床邊,一蹲就是1個多小時。“我想讀書,希望可以改變我的家庭,讓父母親的生活好一點。”只要沒事,小傳都都會拿把椅子坐在門前看書,談起將來讀初中的事情,他認真但不自信地對記者說:“能進城讀書我當然很高興,但那樣需要的錢就比現在多,我不知道能不能去。如果要租房子,我肯定上不了。” 采訪中,村支書鄭加進悄悄地告訴記者:“在家里他經常是一鍋稀飯吃一天。有時遇到母親發病,三餐沒有著落,鄰里見他可憐,送些飯菜給他吃,但也無法照顧周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