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圣人知多少(圖)
“圣人”,或“圣”,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稱號。它的義蘊和用場大體有二。其一,作為人品的最高褒稱,施于道德修養(yǎng)至高無上,品操完美無缺的人。用《孟子》的話說便是“人倫之至”,“百世之師”,《荀子》則概括為“備道全美”。其二,施于專精某項才藝學業(yè),在該領域登峰造極的人,即《抱樸子》所說的“人事之極號”。這樣,歷史上就有兩類圣人,一類是道德之圣,一類是事功之圣。
《孔子家語》按人品高低把人分為五等,從低到高依次為庸人、士人、君子、賢人、圣人。但俗話說“大人難做天難當”,做圣人比做“大人”更難,做道德之圣尤難,難怪見于記載的圣人寥若晨星。《漢書》中有一篇《古今人表》,從“上上”等的“圣人”到“下下”等的“愚人”,把古人分作九等,后來的九品中正制大概就起源于此。表中所列“圣人”,從上古到春秋時期僅14人,即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禹、商湯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和孔子。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