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農(nóng):“斷章取義”諸法
為什么孔子這樣高興呢?“巧笑”等句出于《衛(wèi)風·碩人》之第二章,今本如下: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這里并沒有“素以為絢兮”這一句,估計原本中是有的,后來給弄丟了。《碩人》是寫一位美女的詩,這第二章贊美她手指像嫩芽,皮膚如凝脂,頸子白嫩如蝤蠐,牙齒潔白整齊如瓠瓜籽,額頭方方的,眉毛彎彎的,笑起來兩個酒窩,眼睛尤其漂亮,黑白分明。文采在潔白的底色上啊。子夏的問題大約主要在最后這一句的“素以為絢”上,孔子回答說:繪畫首先要有一個白色的底子。聰明的子夏馬上就追問道:那么也是要先有一個基礎,然后才談得上“禮”嗎?
孔子大為贊賞,因為他一向認為,“禮”、“樂”固然重要,而最重要的東西是“仁”,如果沒有這個作為前提的“仁”,“禮”和“樂“就只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形式了。子夏從討論“素以為絢“一類比較實際的道理而能聯(lián)想到“禮”、“樂”也得有前提這樣的重大的原則問題,可見這學生對自己的思想體系大有體會,于是孔子非常高興地予以表揚,說這樣的學生對自己大有啟發(fā),這就可以同他多談談《詩》了。
孔子不完全就詩論詩,他也很欣賞斷章取義、心事浩茫地生發(fā)開去,從中獲得更多的營養(yǎng)和啟發(fā)。思維活躍,學以致用,是他對學生的一大要求;讀詩而能別有會心,最是有趣有益,如果死于句下,那還有什么大意思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