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兩句詩是有來歷的,實為借句。五代十國時南唐詩人江為有句云“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一),林逋將這兩句借來,略加改造(上下兩句各改一字),拿來形容梅花,大有點鐵成金之妙。竹子是一直向上長的,無所謂“橫斜”;桂花香氣濃馥,也不宜說什么“浮動”。林逋巧借這兩句而略動手腳,顯示了極高的水平。
更巧妙的辦法是對借來的詩句并不作任何改動,而仍然貼切,甚至比在原作中顯得更加美妙,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北宋詞人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生卒年不詳)的《臨江仙》詞: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其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頗受讀者愛重,以為是不可多得的佳句;而這兩句是借來的,五代十國時詩人翁宏《春殘》(《全唐詩》卷七六二)詩云: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翁詩有句無篇,不算佳作,而“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二句一旦被借入晏詞,因為上下文的關系,忽然顯得大有精神,把抒情主人公不堪回首的的惆悵和哀愁形容得很有意味,遂成名篇名句。
晏幾道一向長于借句,吳世昌先生早年除舉出《臨江仙》為例之外,又指出:
小山慣用此技,如《蝶戀花》之“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全由杜牧之“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二語脫胎而來。《玉樓春》之“織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淺”,系用白居易《繚綾》詩:“織為云外秋雁行,染作池中春水色。”《生查子》之“無處說相思,背面秋千架”,系用李義山《無題》“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成語,而情調則完全不同……諸如此類的例子,真是不勝枚舉。他的本領是用了別人的詩,有時反而使讀者覺得它比原詩更好。——多半是因為他配置得當。(《漫談〈小山詞〉用成句及其他》,《詩詞論叢》,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在這些例子中,因為對借來的詩句略有改造,就借句的本義來說,尚不如《臨江仙》這樣典型。宋代詞人喜歡借用化用唐詩的甚多,小晏實為此中高手,可惜他作品的題材不免狹窄了一點。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