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在不同程度的走著彎路,而且是不撞南墻不回頭。這樣的情況自古就有,《水滸傳》中的故事也不例外。梁山好漢中,有不少是被逼上梁山,開始他們并不愿意落草,他們對社會抱有幻想,愿意過正常人的生活,但后來天罡、地煞一百零八人,曲曲折折,一個不少都上了梁山,宋江如此,雷橫等許多好漢也是這樣。
晁蓋等七人劫了生辰綱后事發,被在鄆城做小吏的宋江通風報信私放,安全在梁山落腳。晁蓋感恩,派赤發鬼劉唐送來一百兩黃金,不巧梁山的文書落在閻婆惜手里,宋江怕被閻婆惜告發,因而一怒殺了她。由于閻婆惜大鬧鄆城縣,宋江被迫躲到柴進莊上,輾轉孔太公莊上,到達清風寨,因劉高不義,在小鰲山看燈時被捉。后被花榮等救出,本想投奔梁山,可石勇捎來家信,說父親宋太公病故,這樣宋江沒能如期上梁山;宋江馬不停蹄地趕回家,卻被埋伏好的公人逮個正著,可憐宋太公愛子心切卻害的宋江刺配江州。中途被梁山好漢接上山,他卻不肯留下,為不連累父親兄弟,執意去江州服刑,眾人苦勸也沒能讓他留在梁山;途中揭陽嶺上遇到李俊等好漢,他也不愿落草;在江州牢城結識了戴宗、李逵,也樂得逍遙自在,但因潯陽樓題反詩被黃文炳捉拿,裝瘋賣傻也不頂用,戴宗傳假信也被奸詐的黃文炳識破,被陷獄中,最后梁山好漢劫法場,才救得宋、戴二人。這時的宋江見到晁蓋后失聲痛哭,晁蓋便勸道:“恩兄不肯在山,致有今日之苦。”
最后,所有的經歷讓宋江警醒,經過智取無為軍,活捉黃文炳之后,回宋家村取了父親和兄弟宋清,才在梁山踏踏實實住了下來,轟轟烈烈地開展一番事業。
縱觀宋江上梁山的整個歷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宋江跟梁山的關系,本來他上山落草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是眾人的苦勸也沒能成行。只有在宋江自己經歷了一系列的磨難和痛苦之后,才死心塌地地落戶梁山。這中間他所經歷的,像黃河九曲回腸一樣,曲曲折折;像唐僧西天取經一樣,九九八十一難,歷盡艱辛。如果把這條彎線取直,恐怕是從宋家村到梁山距離的幾千倍也不止。但是,這其中的曲折,如果宋江到現在也沒有經歷過,他至死也不會去梁山落草,那么我們今天可能就不會看到這樣氣勢恢弘的水滸長篇了。這是中間的曲折,是宋江上梁山非走不可的彎路,也是像宋江一樣的好漢譬如雷橫到梁山的必經之路。
陽光總在風雨后,不歷經磨難,體驗不到過程的艱辛,堅定不了戰勝困難的信心,當然更品嘗不到勝利的欣喜和愉悅。人的一生,有些經歷無法代勞,有些彎路注定要走。在走彎路的過程中,我們會慢慢長大,慢慢成熟,慢慢觸摸到勝利果實,走彎路也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不要怕走彎路,如果中途有障礙物,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或許就是曲線。多走點彎路,多吃點苦頭,會增加我們的閱歷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加我們愈挫愈勇的勇氣。不然,也許我們的能力就會像豆芽一樣,迅速地拔高,但纖細柔弱,經不起風吹雨打。不管是誰,人生的道路沒有筆直的,坎坎坷坷、彎彎曲曲才能譜就動人的樂章。
其實,走點彎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走了彎路之后,仍然走著彎路,一直走著彎路。張愛玲寫過一篇散文——《非走不可的彎路》:母親不讓我走她走過的彎路,可我不信,非要走。“上路后,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于走過來了。坐下來喘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自然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
不過,就算你以過來人的身份,總結一百條忠告,一千條建議,一萬條的苦口婆心,有的時候也是枉然。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年輕人,就應該走年輕時應該走的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