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過渡時期的書體
隸書和篆書相比,不僅形狀改變(長方變為扁平),書寫方便,從書法的技巧來看,也比篆書要豐富得多。西漢隸書之點萌如兒童用筆,其后漸次進步,執筆正直,起筆、止筆、波磔等,亦能逆筆突進,或捩,或押,或浮,故至東漢隸書用筆的技巧,比篆書圓轉的線要復雜豐富得多。這是書法藝術新的發展。
東漢盛行立碑刻石的風氣,有的是為統治階級歌功頌德,有的是為記載祭祀和迷信的事物,有的是為記述死者的事跡,有的是為傳播統治階級頒布的經典書籍。有的刻在碑碣上,有的刻在崖壁上,有的刻在建筑物上。石刻比其它材料易于保存,因此流傳到今天的石刻文字資料比較豐富,我們統稱這此石刻上的文字為碑刻文字。
漢代各種碑刻流傳到今天的約有一二百種之多。有的原石已不存在,僅留拓本;有的全碑已損壞,僅殘留部分字跡。其中比較完整的約有百余種。東漢碑刻文字,數量比較多,又各具風貌,五彩繽紛,姿態萬千,各臻其妙,是漢隸書體一大寶庫。
到了晉唐,雖然楷書早已非常盛行,但是隸書依然不廢,直至今日,隸書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這也正是由于隸書的結體和運筆都很富于變化、風格多樣和藝術性強緣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