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唐代稱之為“龍吟”,因而具有龍文化的特征。唐代詩人李白曾贊美道:“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奔爸撂拼?,竹笛的音色發生了巨大變革,以劉系制作的七星管、蒙膜助聲而最為引人注目,中國笛從此進入貼膜變聲的新時代。并且當時的笛曲豐富,人才輩出,出現了很多出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孫夢秀、許云峰等。由此可以看出,唐代亦是竹笛的興旺時期。唐詩三百首,作為唐代大文化背景中一朵美麗的奇葩,從古自今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從笛簫情緣的角度宏觀她,僅僅展示出了唐詩三百首魅力海洋中的一束浪花而已。
一、冷色調的羌笛
羌笛在唐代時期,是塞上常見的一種樂器,經常出現在唐代邊塞詩中,但它并沒有出現在唐代的“十部樂”中。可見,在當時它只是邊塞中所用的樂器,并未正式進入唐代宮廷或軍隊中,只是少數民族或是軍隊中兵士所用的一種自娛自樂的樂器。唐詩中,羌笛是邊塞軍旅生活的代言人,橫向地看它,不難發現,它的冷色調充盈著幾乎是所有的邊塞詩。
唐詩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煥)將怨字用于“羌笛”和“楊柳”之間,使塞外的荒涼氣氛更顯悲壯,增添了凄冷的色彩。此時的羌笛是一個活物,借羌笛的悠怨之聲,表現戍邊將士的苦悶心情,蒼茫悲涼中,表現了極其闊大的境界?!秴R編唐詩十集》唐云:一語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唐詩二: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從軍行》王昌齡)“烽火”、“百尺樓”、“黃昏”、“海風”、“秋色”,在這樣一幅山水畫般的意境中,用羌笛吹奏《關山月》,透出一種名士的幽怨、靜寂情懷,更是喚起征夫懷鄉思妻的導火索。幽幽笛聲直入征夫的內心深處,離愁別緒如沉淀物受到沖擊一般,久久不能平靜?!对鲇喬圃娬n》:己之愁從金閨之愁襯出,便為情深。
唐詩三: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出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塞上聽吹笛》高適)月明之夜,笛聲縈繞在兵營上空,一曲《梅花落》飄蕩在關溢山一整夜。西北不長梅花,而《梅花落》勾起了戍邊將士的思念江南故鄉之情。雖然戰亂已平息,然而將士之苦悶并未因此而減少?!短圃娊狻仿涿纷闫鹩慰椭?,故聞笛者興味。
唐詩四: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古意》李頎)好男兒廝殺戰場,誰不想建功立業,激昂之極。一支出塞曲在羌笛的笛管中悠悠流進將士們的心窩窩,頓時淚如雨下,人內心深處的感受因笛聲而起漣漪。其實,誰都想擁有一份平和的生活,而在這種戰亂的境況中,不勇戰沙場,又能如何?《唐詩三百首》朱良志:五言、七言雜在一起,產生一種奇妙的表達效果,結尾以遼東小婦的一曲出塞曲結尾,有很強的感染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