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在家庭性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女生比男生接受性教育更為充分
盡管當下社會對涉“性”話題有所開放,但家長對子女進行性教育時,“說什么”、“如何說”仍然存在觀念和能力上的雙重阻礙。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家長曾對子女進行過不同程度的性教育,但內容多集中于性別教育和性器官衛生保健,對防范性騷擾、生命教育等較少涉及。而阻礙家庭性教育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家長的性教育能力不足(50.60%),對性教育的教授內容和方法均缺乏認知;另一方面則與態度保守有關(26.36%)。此外,家庭性教育還呈現出兩大性別特點:一是母親受教育程度相關度較高,在家庭性教育的作用比父親更為重要;二是從接受性教育的廣度和深度看,女生比男生得到家長重視的比例更高,尤其在“防范性騷擾”方面差異尤為明顯。
(作者系該課題組負責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科技研發中心主任)
學前班課外班都沒多大用
■樓曉悅 徐璐 趙凌云
調查發現,近三成家庭感覺教育支出負擔過重,逾五成家庭僅“剛好能承受”教育支出壓力,課外班等顯性學業支持投入過度,性價比較低。
學前班沒給孩子帶來任何學業優勢
在“幼兒園小學化”被明令禁止后,出現在幼小銜接交叉路口的學前班,能否讓孩子在小學低年級出現短暫的學業優勢呢?本次調查中有高達八成的小學生入學前都上過學前班,但成績優秀的小學生中,“沒上過學前班”的比“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多10.89%,在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中,上過學前班的比沒上過的多大約10%左右??梢姡瑢W前班不僅不能幫助小學生在學習早期贏得任何學業優勢,而且也不能對其小學階段的學業產生積極作用。
顯然,這種讓孩子提前脫離幼兒園、過早小學化的學業支持,看似先行一步,實際意義不大。從某種程度上講,反而因為使孩子過早接觸學科知識,學習與之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不符合的過難學習內容而引發其挫敗感,降低孩子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訪談中還發現,家長們一致有“學前班畢竟不是正規小學教育”的想法,所以一開始就弱化了培養孩子良好學習意識和習慣的想法,自身也未能適應孩子角色的轉變,不知如何進行學業輔導和支持。以上種種原因,都使上過學前班的孩子進入小學后,反而會有學業上的倦怠和松懈。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