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情懷不熄的火
http://www.caoliu14.com?2010-01-18 10:56?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當生命之花突然凋零,我們深感惋惜,惋惜一個大好青年的離去;但我們更加贊嘆,贊嘆一個英雄青年將生命活得如此光輝燦爛。在短短21年有限的生命里,楊濟源用行動表達了對家人、朋友和社會高度的責任,用壯舉實現了一個人內心深處的英雄情懷。他是我們的驕傲,是新時代青年人學習的榜樣。
“男人可以沒才,可以沒錢,但不可以沒責任感。”這是楊濟源生前的座右銘。這是一個男生對男人形象的描述和自我塑造,更是一個青年對自己一生的要求和追求。一個人面對歹徒時的勇猛無畏固然可嘉,其對自身責任的意識及其擔當更值得效法。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形象,或馬上封侯、或滿腹經綸又或者是富可敵國,那誰又是我們這個時代青年的榜樣,是那些衣著光鮮的帥男靚女,還是個性十足的時尚達人?都不是。我們眼中的英雄形象,是那些背著行囊走在災區路上的志愿者、是那些在偏遠山區支教的老師、是背著弟弟妹妹上學的貧寒學子、是眼見危難挺身而出的英雄青年……他們才是這個社會的英雄,是全社會永遠的精神楷模。
沒有了國難當頭,沒有了出生入死,我們身邊是不是就不見了英雄的蹤影,是不是就難覓英雄的情懷?非也。當然,并非每個人都能成為轟轟烈烈的英雄,但每個人都能成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一個男孩需要多久才能成為男人,楊濟源給我們的答案是21年足矣;而一個男人如何才能成為英雄,楊濟源也給了我們答案,那就是在社會需要的時候能挺身而出。
楊濟源讓我們看到,英雄情懷并沒有消失,它藏在人們的心中,像不熄滅的火焰,等待著有機會燃燒,然后發出耀眼的光芒。
從楊濟源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青年人的責任和擔當,我們也看到了一種英雄情懷的延續,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延續,這是一個時代精神力量的凝結。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相關新聞
- 2010-01-06質疑抓小偷犧牲英雄是“偽理性”
- 2010-01-05不必給英雄貼“80后”“"90后”標簽英雄何必分年代
- 2010-01-04學生英雄在天堂回眸——追記浙江工業大學學生楊濟源
- 2009-12-31新羅區中小學校開展學習“10?24”英雄集體活動
- 2009-12-25紀念英雄·思考責任·傳承精神
- 2010-01-11楊濟源的勇氣和社會責任感發人深思
- 2010-01-07見義勇為犧牲大學生楊濟源獲“浙江青年五四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