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寶:春晚“網語”為何不撩人
http://www.caoliu14.com?2010-02-22 09:35? ?來源:浙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但是,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則為枳。網絡語言之所以受到歡迎,在于它的草根性,以及它在特定情境中反映社會萬象和癥結的詼諧、巧妙方式。春晚直接拿來,毫不修飾地鑲嵌進小品、相聲中,本身的故事與這些網絡語言又缺乏血肉的內在聯系,就好比看著一層“油花”點綴在水面,其實已失去了原創性,也削弱了這些網絡語言的生命力。這樣的語言,即使在網絡上再受人歡迎,人們在春晚上看到聽到,已是味同嚼蠟,感到乏味。
這幾年,老百姓對春晚的感覺越來越淡。春晚希望借助網絡語言的生動活潑、草根色彩,來強化自己的親民和對生活、群眾的貼近性。這也無可厚非。只是,“拿來主義”太簡單,卻反而引來了責難。
其實,春晚曾以自己的方式,掀起過一年一度的“造詞運動”。那些“詞”之所以曾經流行,關鍵在于它深入到了生活的“骨髓”,糅合了老百姓這一年的酸甜苦辣。而“拿來”網絡語言,再精彩,也不是你的,沒有了創造力,哪來吸引力?(王玉寶)
![]() |
責任編輯: 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2-21春節熒屏看點多多 央視春晚不再“一家獨大”
- 2010-02-21明星“行頭”網上熱賣 春晚概念商品紅得發紫
- 2010-02-20春晚“牛莉大衣”網上熱銷 王菲美瞳成熱點
- 2010-02-20重溫春晚經典瞬間 這臺盛宴很“阿凡達”
- 2010-02-20爭鳴:肯定春晚小品《捐助》的幾點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