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最近沸沸揚揚,說國家藥監局原副局長張敬禮和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原副廳長李江華、許建斌、陳愛民的落馬都是緣于內訌。說張敬禮被調查,是因為其通過秘書在網上發帖,指責國家藥監局高層涉嫌任人唯親,有關方面于是展開調查,張敬禮應聲落馬。說李江華、許建斌和陳愛民落馬,是因為廳長辦公室被偷裝監聽設備,廳長懷疑某人所為,于是就查,某人應聲落馬,再順藤摸瓜,另兩名副廳長也隨之墜毀。
這樣,“內訌反腐說”便不脛而走。有媒體在報道張敬禮被查時,甚至直接將標題做成“藥監局原副局長被查據稱緣自其發帖指責高層”;在報道江西省國土資源廳三名原副廳長落馬的“導讀”里“提煉”這樣吸引眼球的話:“幾名廳長相互間多有‘斗爭’,身為廳長的劉積福遭到內部‘竊聽’,劉震怒……四名副廳長三人落馬。”
有論者調侃說,如果這幾個人“安分守己”,那么,也就可以萬事大吉,乃至高枕無憂,照樣吃香喝辣,照舊貪污受賄。有論者甚至不無“憂慮”地稱,貪官這樣落馬,是不是太過“戲劇”?對反腐敗來說,是不是也太過“悲哀”?
我們知道,如今的媒體,“標題黨”盛行,目的不外乎吸引受眾眼球。個別媒體甚至不惜聳人聽聞,常常以戲劇化的手法報道案件,不惜用“據稱”之類“可進可退”的“高明”話。論者也往往據此大發議論,甚至大發浩嘆。
問題是,上述貪官的落馬,真的是緣于內訌嗎?只要我們認真閱讀新聞報道,尤其是權威人士的說明,就會輕而易舉地發現,“內訌說”純粹是似是而非。張敬禮是中央紀委在調查強生等幾家醫藥企業行賄案時挖出的,李江華、許建斌和陳愛民三人則早就納入了當地紀委的視線,調查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退一步說,如果真是內訌導致領導“震怒”,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另一名副廳長怎么就安然無事?這就說明,上述諸人的落馬根本不是緣于內訌,而是反腐敗機關正常的工作之所為,即使沒有“發帖”和“竊聽”事件,這幾個人遲早也會落馬。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7-12缺乏文化 城市雷人口號頻出 子彈拐彎"擊中"貪官
- 2010-07-12子彈拐彎“擊中”貪官讓人歡喜讓人憂
- 2010-07-02情婦已成“貪官”的“試紙”?
- 2010-06-24貪官落馬只為紅顏一笑?
- 2010-05-17情人關系不是貪官色商的脫罪辭
- 2010-06-01貪官悔罪實為撒嬌